English

羌族碉楼:“东方金字塔”

2008-06-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汪皓 我有话说

川北的茂县、汶川、理县、松潘、黑水、丹巴等地,世世代代生活着一支古老而又极富传奇色彩的兄弟民族――羌族,羌族是我国众多民族中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民族。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羌族人民,创造了

灿烂辉煌的马家窖文化和齐家文化,而古羌碉的建筑技术则是华夏文明一颗耀眼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羌碉被法国建筑学家称之为“世界建筑明珠”、“东方金字塔”。

羌碉古称“邛笼”,是羌人由游牧至农耕定居后的居住形态。在众多的羌寨中,被专家学者称为神秘的“东方古堡”的桃坪羌寨,是羌族建筑群落的典型代表,更令人瞩目。桃坪羌寨始建于公元前111年,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唯一保存完好的羌寨。进入羌寨,宛如进入了一座“迷宫”。世界上大多数古堡都是传统的设东南西北城门或出口的建筑程式,而桃坪羌寨以古堡为中心筑成了放射状的8个出口,寨子呈放射状筑有8个出口,8个出口又以整个寨子底层四通八达的甬道织成路网,连结寨内的3个碉楼。走在幽黯诡谲曲曲弯弯的甬道内,如无人指引,一时半会还真难走出这个“八卦阵”。碉楼外面无门,想上碉楼必须从羌民住宅进入。整座碉楼有一根中心柱,贯穿了一柱定天下的古羌建筑理论,与半坡遗址中的中心柱思想相一致。碉楼内的交通要道是羌族独具特色的独木楼梯,从下而上楼梯呈螺旋状,梯子每格只能容下一只脚。而羌碉的窗别具特色,为外小内大,呈倒斗形。这也是战争防御的需要。

羌碉分为四角、五角、六角、八角、十二角,高者达十余丈。理县佳山寨曾有一座十六层石碉,高53.9米,每层高3.3米。此碉为已知的最高石砌羌碉,可惜在文革中被毁。羌碉上的石块看似信手砌成,其实砌筑每一块石材,使用每一泥撑黄泥,都是有严格要求的。碉楼从外形看为一个梭台形,从每条轴线看整面墙为梯形。羌碉角线准确笔直,似木匠弹的墨线,墙表面光滑平整无以立足。而且,古羌人在修筑碉楼时将基础深挖到岩层处,加强了基脚的稳固性。将墙体修筑成梭形,形成多个支撑点,起到了较好的抗震作用。这说明早在两千多年前,古羌人就已掌握了先进、熟练的建筑技术。这些体现羌族传统和文化特色的建筑,连石头缝里都渗透出沧桑云烟,它们是羌族历史的见证者。这些坚韧古朴历经千百年风霜雨雪的洗礼和地震等自然灾害,至今仍然完好无损的建筑,是古羌人在不绘图、不吊线、不搭架,全凭眼力,用泥土和片石垒砌而成的,令人不禁为羌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建筑技艺而深深折服。

羌族由于特殊的民族史、特殊的生活变迁、居住环境以及受生产、生活方式等的制约,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民族信仰和生活理念。走进每个羌寨,可以看到各家各户的房顶上都有白石英石,那是羌民敬奉的白石神。现在,还有不少羌民外出时身带小白石,佩带“火镰刀”,用棉花草击石取火。这个古俗一直传承了几千年。当地羌人喜爱歌舞,夜幕降临,篝火熊熊,羌家人围着咂酒,载歌载舞,往往是“一夜羌歌舞婆娑,不知红日已瞳瞳”。最近的一场大地震,桃坪羌寨矗立的羌寨碉楼没有发生垮塌,只是几十米高的羌寨墙体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缝,并有石块掉落。这是羌寨留给人们的又一深刻印象。(照片为汪皓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