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铸钢铁强国脊梁

2008-06-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郭丽君 我有话说

从国家大剧院“巨蛋”到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从芜湖长江大桥到西气东输的石油管线……一个个国家重点项目的建筑用钢,都有一个信任:一个有着50年光荣与传统的中国品牌――武钢。

“有我们支持,奥运项目将更稳固。”能做奥运场馆的脊梁,武钢人很骄傲。武钢有上万吨高层建筑钢用于“鸟巢”等奥运

场馆建设,其中“鸟巢”工程近七成的钢材是武钢自主研发的高韧性抗震钢。

“由于选用了我们自主创新钢材,代替从国外进口,仅芜湖长江大桥,就为企业节约成本1亿元。”武钢集团公司总经理邓崎琳自豪地说,“武钢,代表了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水平。”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截至2007年底,武钢累计产钢1.94亿吨,实现利税1014亿元,其中上缴国家692.92亿元,是国家对武钢投资的10.86倍。

今天,武钢迎来了50年发展史上最好最快的时期。

创新工程:带来质量效益双丰收

尽管原材料价格暴涨,但是作为民族钢铁企业脊梁的武钢挺住了。6月23日,邓崎琳谈起今年的目标信心十足:“武钢顶住了成本压力,效益逐年增加。今年前5个月,武钢利润达47亿元,预计全年销售收入将突破1000亿元。”

“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双高产品’占到武钢产品的80%以上。其中,冷轧硅钢片、高性能工程用结构钢、汽车板等精品名牌供不应求。”在谈到武钢的改革经验时,邓崎琳对记者说,“武钢的发展不贪大求全,坚持自主创新,走质量效益型道路。”

沿着室温高达50度的1200米生产线,记者见证了轧钢生产的过程:从火红的钢坯――轧制的钢卷。但是在生产车间,除了三四个安保人员和行车司机,全部生产过程都由后台进行信息化操控。

“过去炼钢用铁锹,现在炼钢用鼠标。”在武钢第三炼钢厂主控室,电脑显示,高炉温度1315度,班组长王峰对记者说:“从转炉加料到测试钢水温度,我们只要在操控台就能完成。”

“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硅钢是武钢的王牌产品。”邓崎琳说,武钢的生产规模在全国并不算大,但技术水平、产品附加值却是令人信服的“排头兵”。其中,硅钢称雄国外市场,产量居全国之首。武钢已成为我国冷轧硅钢片品种最齐全、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生产基地。

2007年底,“国家硅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武钢,武钢成为第一个拥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钢铁企业。鄂西高磷赤铁矿综合开发技术项目被列入国家重大科技支撑计划。

“2007年,武钢获得国家技术专利200多个,是过去几年的总和。”邓崎琳说,“武钢牌”商标被评为全国驰名商标,硅钢和船体用结构钢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武钢自主开发管线钢、帘线钢、高强度铁路车辆耐候用钢、高性能建筑用钢等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

针对原料成本不断上涨的严峻挑战,武钢不断创新成本管理,实施“成本核算市场化、成本管理一体化”降成本措施,推行目标成本管理,控制和降低了工序成本。三年来,武钢累计降成本近70亿元。

希望工程:再造一个新武钢

“吹响并购整合的集结号”是当前中国钢铁业发展的最大特点。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但要从钢铁大国到钢铁强国,要想在国际市场增强竞争力,必须发挥协同效应,提高产业集中度,推进核心钢铁企业的战略重组。

2005年以来,武钢先后与鄂钢、广西柳钢、云南昆钢联合重组成功,开创了我国钢铁行业首次跨省重组的范例。目前,武钢生产规模近3000万吨,成为我国重要的优质板材生产基地。

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核准广西与武钢联合开发防城港钢铁基地项目。该项目将建成千万吨级的钢铁精品基地,被武钢称为“希望工程”,相当于“再造一个新武钢”。

“武钢地处内陆,所需矿石80%以上依赖进口,矿石运输成本很高。”邓崎琳说:“每年仅运输成本增加的20亿元就这样白白流失。”武钢今年预计将从国外进口铁矿石2400万至2600万吨。据统计,2005年武钢炼铁成本比行业平均水平高129元,比宝钢高262元,比鞍钢高465元。

“武钢必须走出去,寻找新的发展空间。”邓崎琳说。

防城港这个“出海口”对武钢的好处不言而喻。据测算,仅矿石在防城港卸货一项,可比自上海转运至武汉每吨价格下降百元左右,每吨钢的成本要下降160元左右。从临江到临海,节约成本数以亿元计。

拥有50年技术、品牌和文化积淀的武钢,坚定地迈向中西南发展战略的新目标:进入世界500强,综合竞争实力进入世界钢铁企业前10名,规模效益居中国钢铁企业前3名。

绿色工程:解决“成长的烦恼”

企业发展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相应会对能源和自然资源的需求节节上升。对于钢铁这样高消耗、高污染行业来说,解决这种“成长的烦恼”难度更大。

“烟囱不见冒烟,路边不见黑渣,周围树木掩映,处处鸟语花香。”这是记者在武钢冶金渣公司见到的情景。谁能想到,昔日这里是武钢的废渣堆积场,寸草不生,麻雀飞过,熏成“乌鸦”。

武钢的渣山造林为国内首创,种植乔木、藤本、草坪,修建荷花池、揽翠亭,建成8800亩防护林带;截至2007年,武钢矿山单位已完成硬岩造林绿化8800亩,复垦率达63.8%,其中大冶铁矿已复垦绿化4000多亩,规模亚洲第一,现已成为国家地质公园。

“过去是资源-产品-废弃物,现在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邓崎琳说:“2007年,武钢回收钢铁渣、含铁泥、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610万吨,全部实现资源化利用,实现替代价值14.47亿元,取得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

连续几年,武钢将每年固定投资额10%以上,达30亿元,用于提高环保整体装备水平。

2000年到2007年,武钢的生产能力由665万吨增至1184万吨,而污染物排放总量却逐年下降,污染因子综合排放合格率从89%提高到98.8%。

如何提高3000立方米以上大型高炉的利用系数,一炉炼出更多的铁,始终是个世界难题。武钢自主研发的“大型高炉强化冶炼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科技成果应用于7号高炉。去年,7号高炉利用系数稳居国内第一,创造世界水平,新增经济效益4885.4万元。同时,高炉燃料消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减少,有效增加了环境效益。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