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合格+特长:武汉科技学院育人新模式

2008-06-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通讯员 金艳 本报记者 夏斐 我有话说

武汉科技学院服装学院学生孙艺菲近日凭借作品《WHYNOT》闯入了美国ARTOFFASHION时装设计大赛决赛,成为中国内地唯一的入选选手。10月底,她将赴旧金山参加金奖的角逐。

武汉科技学院各个学科也屡屡斩获大奖,如全国数学建模网络挑战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全国高校企业经营实战模拟精英赛总决赛

一等奖,等等。

这些,都显示武汉科技学院特色人才培养战略已经走过了花繁叶茂的时节,进入到硕果累累的阶段。

质量是生命线、特色是竞争力。武汉科技学院的毕业生以基础扎实、作风严谨、创新能力强而广受社会欢迎,长期保持了90%以上的高就业率。

“1+N”创新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武汉科技学院党委书记尚钢教授提出了“在改革中讲稳定,在稳定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抓质量,在质量中显特色,在特色中上水平”的发展思路,学校确立了“依托纺织服装特色学科,加强工科和人文社会科学的融合,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纺织行业和区域经济服务”的特色人才培养战略。在认真总结办学经验和育人特色的基础上,学校提出了“1+N”特色人才培养模式,“1”要求学生学业合格,“N”要求学生发展个性和特长,强调因材施教,培养综合能力强、个体特点突出的特色人才。

“铁人班”是武汉科技学院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典型代表。通过苛刻的条件和严格的程序挑选出来的“准铁人”们,经过几年“铁的意志,铁的纪律,铁的身体”的锤炼,已经成长为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今年7月,铁人班里的7名毕业生将走出校园,他们中有两人考上了研究生,其他5人则进入了知名企业,用人单位非常满意他们的素质,并表示铁人班有多少毕业生他们要多少。“铁人班是我们的一块试验田,在老师的精心培育和学生们的共同努力下,现在已经是满园春色,但是它绝不是我们全部的风景。事实上,每一所大学都有责任为学生创造一个多元的校园文化环境,为他们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舞台。”尚钢书记这样说。“测控野战排”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成立的学生科技活动团队,同学们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创新主题活动和科技竞赛以及改造制作实验仪器等,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以科技活动促进教学。在活动过程中,他们自主完成计划、设计、采购、外协加工等工作,得到市场化的创业模式训练。“计科创新实验室”是学校计算机科学学院为提高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而模拟公司提供的研发平台。它采用组员挂牌制度,在老师指导下分组分课题进行研究与开发,最后通过参加编程大赛或发表论文展示研究的成果。“未来网络工程师”、“人文唐三彩”、“创新实验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已经在武汉科技学院蔚然成风。

“课程+团队”夯实特色人才培养基础

学校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实施质量工程,规范了教学管理,提高了教学质量。2006年,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特色人才培养奠定了扎实的专业基础。

武汉科技学院院长张建钢教授说,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最终要体现在课程设置上,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他认为,课程体系应依托于“以育人为目标,以学科为依托,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内在逻辑。因而,在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增强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让学生有更加扎实的学科理论基础和较为广博的知识面,在学习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选择空间;另一方面要把学科建设的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的优质资源,让学生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课程体系的设置,要夯实基础,强化素质,彰显个性,要以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为根本,要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非常注重教学团队建设。2008年6月,武汉科技学院物流管理信息与系统教学团队荣获湖北省高等学校首批省级教学团队称号。2004年以来,在团队带头人夏火松教授的带领下,该团队主持和参加研究课题30余项(含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公开发表论文75篇,出版专著和教材7部(其中国家规划教材2本),成功建设“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省级精品课程,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该团队以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合理的梯队结构,指导和激励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形成了完整、有效、可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管理规范,提高了教学质量。

目前,学校拥有电工电子、大学物理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面向二十一世纪纺织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研究》、《服装艺术设计专业强化专业技能的研究》等8项成果获得湖北省高校教学成果奖。学校连续九年居全国服装院校“新人奖”、“育人奖”综合积分第一名,服装专业连续九年稳居中国高等院校时装设计专业排名(FE指数)榜首,被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授予中国“十大时装名校”荣誉称号。

“实践+竞赛”拓展特色人才培养途径

武汉科技学院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一是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学校实验设施和设备,目前仅服装学院就拥有近5500平方米实验室,建有服装工艺室、服装数字化室、针织成型室、服装功能室、形象设计室、形体训练室、服装面料陈列室与研究生工作室,所有实验室全天对学生开放,学生随时可以登记上机。二是邀请知名学者、业界专家来校讲学授课,通过理论前沿和焦点问题的解析拓展广大师生的学术视野;通过行业动态和业界热点的介绍开阔广大师生的专业眼界。三是与企业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实习基地协议,为学生开展专业实践与实习创造良好条件。四是鼓励学生组织各种实践团队,积极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了解社会中调整、提高自己适应和改造社会的能力。

最为突出的是,服装学院要求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校四年的学习过程中,要积极参加各种服装设计大赛,并设立了参赛的学分,由此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学院组建教师指导小组,带动学生进入竞争的状态。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学院积累出一套鼓励学生参赛、指导学生获奖的方法,学生在各类设计大赛中屡屡斩获大奖。在2008中华国际服装设计大赛上,服装学院学生林森、李辉的作品《勇》获童装设计大赛总决赛金奖,李辉的作品《走,去行走》获男装设计大赛总决赛银奖;在时尚长宁・第五届中国十大服装高校时装设计大赛中,服装学院学生纪超的作品《衣度同构》喜获金奖;在黛安芬・触动创意国际内衣设计大赛中,服装学院三学子闯入总决赛……各项赛事使业界认可了武汉科技学院这个服装专业的人才库,一大批企业在武汉科技学院设立了专业奖学金,2008年5月,武汉科技学院的“时装周”更是吸引了数十家服装企业前来招贤纳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