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五十年绘就辉煌画卷

2008-06-2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伍文 我有话说

中国第一枚生物探空火箭从这里起飞,它是神舟飞船安全返回的摇篮;中国第一台光学遥感器在这里诞生,它是穿越瞬息万变遥远时空的慧眼。50年沧桑砥砺,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她记载着我国空间技术事业的奋斗与探索;50年辉煌伟业,谱写出一首又一首灿烂诗篇,她印证了航天人的梦想与追求。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隶属中国航天

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作为我国最早从事航天空间技术的研究单位之一,成立于1958年8月21日。研究所集研究、设计、生产、试验于一体,致力于空间光学遥感、航天器回收着陆、航天器复合材料成型与航天器火工装置四大专业的探索与研究,取得300多项重要科研成果,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为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腾飞的梦想做出了重大贡献。

第一枚实用探空火箭飞上蓝天,揭开了我国空间探测活动的序幕

上世纪60年代初,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研制的我国第一枚实用探空火箭T―7M成功地飞上蓝天,揭开了我国空间探测活动的序幕,毛泽东主席视察时称赞它的发射成功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至1987年,研究所共研制发射了三代16种型号近200枚实用探空火箭,为我国气象事业、空间科学试验和探测、卫星和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做出了重要贡献。

1966年发射的两枚T―7A火箭,成功实现了中国首批次小狗上天的回收任务。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中国空间技术取得历史性突破。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承担了“东方红一号”运载火箭“长征一号”以及“东方红一号”卫星观测裙的设计研制任务,火箭滑行段姿态控制系统经受住了实际飞行的考验,通过“观测裙”,人们清晰地看到在夜空中飞行的卫星,研究所成功实现了聂荣臻元帅提出的“上得去、看得见”的目标。

随着专业技术的发展、科研设施的改善和航天队伍的壮大,研究所成功完成了数十种型号的回收系统研制任务,使航天器回收技术成为中国航天拥有的先进技术之一,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回收着陆技术的国家。

各种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为我国航天技术发展增添活力

研究所从1967年开始进行返回式卫星有效载荷――航天遥感器的研制。1975年,我国第一代航天摄影系统随返回式卫星做首次太空轨道飞行,俯视美丽的地球获取到有价值的空间遥感资料。这一成果,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射遥感卫星的国家。被江泽民主席誉为“南――南高科技合作的典范”的中巴资源一号卫星连续三颗在轨正常运行,CCD相机和红外相机工作正常,标志着我国航天遥感器的研制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研究所具备我国空间光学遥感器研制的最高水平,已成功在轨应用58台套可见光和红外遥感器,分别装备于返回式卫星、资源卫星、遥感卫星、海洋卫星、环境减灾卫星等应用卫星上,所获取的极具价值的信息资料广泛应用于航天侦察、国土普查、资源开发、环境监测等领域,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研究所在“863”、“973”和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重大专项项目中取得了重要创新性的科研成果,持续提升研究所创新能力,确立了研究所在国内光学遥感有效载荷研制中的主体地位和光学遥感领域的战略地位,为研究所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国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的研究始创于1958年,研究所研制的我国第一枚实用探空火箭T―7M成功发射,箭体安全回收,实现了我国航天器回收着陆历史上的首次成功。从七十年代“曙光一号”的酝酿,到八十年代“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论证,再到九十年代“神舟”飞船的研制,无不倾注了研究所全体研制人员的心血。研究所是我国唯一从事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的专业研究单位,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前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的国家。研究所先后完成了包括武器数据舱、返回式卫星的回收等30多种型号的回收系统研制,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已广泛应用战略武器、战术武器、海防导弹、水雷、微重力落弹舱等领域,回收成功率达到100%。研究所承担了神舟飞船回收着陆系统的研制工作,中国的宇航员“乘风直上九重天”,然后在1200平方米降落伞的保护下安然返回地面。研究所获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集体奖”和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航天技术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多种高新技术的集成。研究所还是最早开展航天复合材料结构成型技术和航天火工装置技术研究的单位,目前,两大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研制的复合材料结构产品大量用于卫星、载人飞船等航天器上,多种产品在我国航天器上首次使用。火工装置产品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作动迅速、可靠性高等优点,应用于数十个航天型号的配套任务。

研究所坚持寓军于民,以航天科技为依托,研制开发了奇盾牌系列防护产品、特种产品包装箱、TVC防火板等民用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为研究所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突破难题,中国空间机电研究所在一次次艰难登攀中圆梦九天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50年来,研究所遵循“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紧紧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坚持以自主创新为战略基点,先后突破了近百项国际宇航界公认的技术难题,掌握了一大批空间技术领域的核心和关键技术,引导着国内空间光学遥感领域多项前沿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动和牵引着我国空间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伴随着空间事业的一次次跃升、空间技术的一次次突破,研究所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的成功之路。

“十五”取得的辉煌成绩为研究所“十一五”争取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研究所在航天遥感器与回收着陆技术的研制工作已进入了一个多型号并举和全方位发展的历史时期。研究所充分利用自己在回收着陆与遥感两大专业的技术优势和市场研发能力,制定了卫星光学遥感有效载荷和回收专业的发展战略,在确保“应用一代”、“在研一代”的基础上,重点支持“预研一代”和“探索一代”。“十一五”期间,开展了近空间领域等新技术的探索,继续保持航天器回收技术在国内垄断地位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十一五”期间,要预研一代新型空间光学遥感器,突破一系列空间光学遥感研究的新技术,探索研究新型空间光学遥感器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将重点放在提高遥感器设计、系统集成、总装、总测和试验能力,牢固树立航天遥感器总体所的形象,2010年航天遥感器要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同时探索国际合作道路,加快空间光学遥感器产品研制步伐,不断提高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面对太空资源的开发和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未来自由空间进入、深空探测、核常规战略威慑的反击对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工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为研究所光学遥感技术和平流层飞艇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为研究所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必将带动研究所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五十年弹指一挥间。中国空间机电研究所在一次次艰难登攀中,圆梦九天,步入了宇宙深空探测的崭新时代。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