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他们勇敢地冲在前面

2008-06-3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孙扬史楠 本报记者范又 我有话说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灾区一线奋力救治伤病员的白衣战士中,有一批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北大医院)的医务工作者。

自5月15日起,北大医院在不到两周时间里,先后派出6支医疗队共15名队员奔赴灾区一线支援。他们征战在灾区一线,在余震不断的险境中,在转运、抢救伤员的高强度工作中,展现了北大医院人的勇

于奉献、团结协作、严谨务实和精湛医术,赢得灾区伤员和同行的赞誉。

在转运伤员中度过17个日夜

普通外科大夫刘占兵、急诊科护士曲海望、司机高兴艳、谷长海是北大医院第一批奔赴灾区的医疗队员,承担着急救和转运伤病员的任务。在灾区的日日夜夜,他们终日颠簸在从灾区各医院到机场、火车站的路途上转运伤病员。在灾区的17天,他们共转运伤员26人次,行程累计3600多公里。

为了确保伤员能够承受长途转运,每次转运前,他们与病人的主管医生做好严格的交接,再次为病人测量血压、脉搏、呼吸。由于转运的病人大多是多发骨折,为了避免车辆颠簸给病人带来痛苦,一路上,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双膝固定住担架,每个人的膝盖上都留下了一块块的淤青。

转运途中,他们除了做输液、换药等治疗性工作外,还要承担起患者的生活护理,协助病人喝水、吃饭、排便……并充当了临时心理疏导师,认真倾听患者讲述不幸遭遇,给予患者安慰鼓励。

急诊科护士曲海望是这支医疗队中惟一的女士,在一次转运伤员中,她右手的三根手指不幸被担架夹伤,顿时鲜血直流,钻心的疼痛使得她泪水和着汗水一起流下来,但是她咬紧牙关,一刻也没有松开抬担架的手,直到将伤病员安全送上救护车。

忙而不乱查房会诊一丝不苟

北大医院呼吸科主任王广发教授承担了北京市卫生局第八批赴四川抗震救灾医疗队队长的重任。他们所在的四川省人民医院急诊内科重症病房,收治的病人多数都创伤严重、创面巨大、感染严重或者存在多脏器衰竭,某些患者还有尚未发现的隐性创伤,治疗难度很大。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和大量疑难重症患者,王广发处变不惊,指挥若定。为确保医疗质量,他对医疗队员们严格要求,规范了查房和会诊制度,亲自参加危重病人抢救和会诊。在一次会诊中,他发现一名重症伤员可能患有十分凶险的肺栓塞,及时给予治疗,使患者转危为安。遇有危重病人的抢救,不论刮风下雨,不论白天黑夜,他总是随叫随到。在他的带领下,北京医疗队全体成员以高超的医疗技术水平,确保了医疗质量,全队未发生一起医疗差错。

北京医疗队进驻四川省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病房时,该院刚刚接受了数台捐赠的国产呼吸机。为了解和熟悉这些呼吸机的性能,作好治疗使用的准备,王广发亲自带上面罩试用呼吸机。两天后,在对一位96岁高龄患者的抢救过程中,这种呼吸机发挥了重要作用,挽救了患者生命。

精心诊断悉心治疗从死神手中挽救生命

在地震灾区一线,北大医院医疗队队员以精湛过硬的医疗技术,挽救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垂危的患者。

在绵阳,他们冒着不断的余震和唐家山堰塞湖溃堤的危险,在临时手术室里共开展了30余例手术,取得满意的效果;他们利用有限的休息时间为绵阳市骨科医院的医务人员办了多场学术讲座,赢得伤病员和绵阳市骨科医院领导及同行的高度评价。

年逾七旬的肾脏病专家王海燕教授是北大医院派出的最年长的“战士”。古稀之年的她,受卫生部委托,亲临一线指导急危重症伤病员的诊治。在灾区的日子,她和另外两位专家一起,深入各个临时医疗点,一周之内走访了2900余名伤员,从中甄别出100多名急需转往大医院救治的危重患者。

北大医院肾脏内科赵明辉主任带领医疗队员,5月17日到达四川省人民医院,负责急性肾衰竭患者的诊治,特别是血液净化治疗。面对源源不断送来的因挤压综合症引发急性肾衰竭的伤员,他们为伤员逐一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每天高强度工作14小时。经他们救治,许多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转危为安。

一天,该院药理所的郑波大夫前往绵阳市骨科医院会诊。他凭借丰富的经验,纠正了对一例脊柱骨折、术后高热不退患者的误诊,明确诊断出患者发生术后腰大肌间脓肿。在郑波大夫指导下,病人经过穿刺抽脓并加用抗生素,体温明显下降,脱离了危险。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