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生命之舟”在绵竹

2008-07-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覃照平 丁顺国 本报记者温庆生 我有话说

自5月19日开赴灾区以来,北京军区255野战方舱医院以先进的医疗装备、精湛的医术和良好的服务,日平均通过量500人次,先后救治伤病员14826人,手术742例,成功率100%,被绵竹人民亲切地称为“生命之舟”。

100分钟建成野战方舱医院

唐山大地震中,北京军区255医院三分之二的人员

遇难,幸存的同志在废墟上建起了第一座抗震医院。

汶川大地震发生,感同身受的255医院官兵心急如焚,从院长到士兵,纷纷递交请战书。救援命令下达后,他们快速启封野战医疗方舱,组织铁路装载,火速驰援灾区。

5月19日,162名队员和装备全部抵达重灾区绵竹,不到100分钟,一座占地2万平方米、可容纳200张床位、同时展开4台手术的野战方舱医院就崛起在绵竹新城区,令灾区政府官员和群众惊叹不已。

一个多月来,野战方舱医院日平均医治伤病员400余人,高峰时达到600人次。

一流的技术服务

5月20日18时30分,什邡市井下被困196个小时的矿工赖元平被送到方舱医院,立即送进ICU病房……

现在赖元平已能说话、走路,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被医学界称之为奇迹。抢救赖元平期间,可着实没少折腾官兵们:,医护人员紧急抢救了3个多小时,生命体征稍见平稳,岂料第二天早晨,赖元平病情又出现反复,野战方舱医院立即启用远程医疗会诊系统,请4家医院的专家集体会诊,才将赖元平的生命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

野战医疗方舱里,一个又一个奇迹相继诞生:被困深山8天8夜、严重休克,被公安部评为二级英模的绵竹市公安局民警赵刚、姜明全,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绵竹灾区第一例野外全身麻醉、全军首例野战条件剖宫产成功实施。

留下一座抗震医院

255医院领导考虑到,尽快帮助建设一座临时性过渡医院,使幸存的医疗资源迅速恢复功能,为灾区人民留下一座带不走抗震医院。

军民共建抗震医院的建议得到了绵竹市的大力支持,市政府在新区繁华地段特批150亩土地,并委任刘建军院长为抗震医院项目的副总指挥。刘院长和其他院领导一起反复设计规划草图,借鉴2003年非典期间,北京小汤山临时医院建设的经验,专门邀请原小汤山医院院长、第二军医大学校长张雁灵专程赶到绵竹进行实地考察、论证。绵竹市政府迅速组织施工队伍进行土方工程建设,江苏省援建单位具体负责活动板房安装施工,短短20天,一座抗震医院崛起在绵竹大地。

255野战方舱医院还采取联合门诊、同台手术、共同救治的措施,对驻地各级医疗机构的培训技术骨干进行传帮带,协调红十字协会,为抗震医院捐献价值300万元的医疗器械,确保过渡性临时医院建成后有充足的人才和科研支撑条件。

抗震医院建成后可达到800张床位,日门诊量2500-3000人次,相当于一所三等甲级医院的标准,完全能满足过渡期的医疗服务需求。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