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法国上下闹得沸沸扬扬

2008-07-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巴黎记者姚立 我有话说
近来,法国围绕35小时工作制的改革问题闹得沸沸扬扬,好不热闹。政府执意改革,工会坚决反对,在野社会党的一些大佬也不断站出来为当年的施政成果辩护。各大工会为迫使政府让步,年初以来不断组织群众上街游行,导致法国工潮不断,此起彼伏,政府与工会关系处于极度紧张之中。这场角力到目前尚未结束,结果如何,颇引各
方关注。

社会党的“变革之作”

法国的35小时工作制已实行了8年之久,是当年社会党主政时期的“变革之作”,也是“得意之作”。用当时劳动部长奥布莱的话说就是,这决非简单的工作时间调整,而是社会变革的“百年运动”。法国有的媒体甚至将其称为“一场革命”。可见,35小时工作制在法国的社会及政治生活中被摆到了何等高度。

35小时工作制的问世可谓经历了不少坎坷,从提出建议、议会通过、形成法律到普遍实施历时两年多的时间,来之不易。该法律由第一和第二两项法案构成,后者是对前者的规范与补充。两部法案分别是《缩短工时鼓励和指导法》及《通过谈判缩短工时法》。尽管两项法案都是关于35小时工作制的,但第一法案1998年6月出台,而第二法案则等到2000年2月才开始执行。从时间上的跨度可以看出,两项法案的出台并不顺利。

法国战后在缩短工时方面一直比较积极,先是推出了带薪休假制度,后又开始每周40小时工作制,1982年起实行39小时工作制。1997年社会党人若斯潘出任总理后,出于政治与经济上的双重考虑,开始积极推动35小时工作制。

当时的若斯潘政府正值与戴派总统希拉克的“左右共治”时期。社会党政府为争取民心,为2002年的总统选举奠定基础,从右派手中夺回总统宝座,于是拟通过此举换取更多选票。这是社会党的“政治算盘”。其经济考量是,当时的法国经济状况不佳,失业率居高不下。于是,时任劳动部长的奥布莱提出通过缩短工时,以达到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失业难题,促进法国经济增长的目的。

应该说,35小时工作制实行后的一段时间里曾为改善法国经济发挥了一定作用。失业率有所降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法国的就业压力,经济开始呈现增长势头。当然,劳动者亦获益不小,增加了休闲时间,生活质量有所改善。

争论从未停止

然而,35小时工作制虽进入法国国民生活多年,但围绕它的争论却从未停止。右翼党派和雇主阶层从一开始就大都持反对态度。就是一些普通雇员也对35小时工作制颇有微词,认为减少工作时间固然不错,但他们宁愿多干活,多挣钱,不希望受35小时工作时间的限制。

雇主们的理论听起来也很有道理。他们指出,法国企业的劳动成本已经很高,再减少工时,势必进一步增加法国的薪资成本,减少法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到头来,最终受影响的还是法国经济。不少法国中小企业为继续生存,不得不选择到其他国家开设工厂,以避开35小时工作制带来的成本影响,这对法国经济多少有些“雪上加霜”。

正因如此,右翼政党几年来一直试图改革35小时工作制。2002年,希拉克率领戴派阵营进行总统大选时就承诺,一旦当选总统,就给35小时工作制“松绑”,实行更为宽松的实施细则。2002年6月,右翼政党在立法选举中大胜,赢得了议会多数,为改革35小时工作制创造了条件。

2005年3月,法国议会通过了一项法案,允许在一定条件下增加工作时间,以给那些愿意多干的雇员增加薪金。同时,右翼政府希望通过此项法案增加法国企业的竞争力。政府此举得到了广大雇主阶层的欢迎,但社会党却对这一法案进行了激烈抨击。已经习惯于35小时工作制的法国民众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抗议,以维护自己的“休息权利”。当时的民调显示,56%的法国人希望维持35小时工作制。有分析认为,2005年法国民众在公投中否决了《欧盟宪法条约》,引发了欧盟内部持续两年之久的制宪危机,其重要原因就出于选民发泄对政府改革35小时工作制的不满。可见,要动35小时工作制非简单之事。

萨科齐“顶风而上”

但以“另类总统”著称的萨科齐去年上台后,就信誓旦旦表示要对35小时工作制进行改革。在今年年初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萨科齐明确指出,希望在今年终结35小时工作制。总理菲永也表示,35小时工作制是法国25年来在经济领域犯下的“最大错误”,国家财政及纳税人的负担加重,民众的购买力下降,必须对其进行调整。萨科齐还提出了一个颇有诱惑力的口号,“多工作多拿钱”。言下之意,谁愿意多干,就要成其之美,不能因为35小时工作制而剥夺一些人的赚钱机会。多数派人民运动联盟总书记德维让也以该党的名义要求“解除”35小时工作制,并表示工作时间要“通过劳资协商”确定。

萨科齐说到做到。一年来,35小时工作制虽未废除,但政府给35小时工作制松绑的加班制举措已开始实施。即在35小时以外,谁愿意加班,谁就可以得到高于平时薪资25%的加班费,而且不交所得税。政府对推行加班制的企业也给予税收好处,可以少交社会分摊金。统计显示,政府实行加班制以来,推行这项制度的企业逐月增加,到今年5月,法国实行加班制的企业已占企业总数的约60%。

然而,作为捍卫员工利益的各大工会,在政府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面前,担心有朝一日真的会丧失来之不易的35小时工作制福利。因此,年初以来,在各大工会的倡导组织下,法国各界举行了多次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百万群众走上街头,反对政府的改革措施。

面对来自民众的反对呼声,政府一方面坚持改革立场,同时采取了灵活的应对方式。从近日萨科齐与政府的表态看,其说法已变为:法律上35小时工作制将维持不变,但对35小时工作制的松绑将进一步加宽,而且,决定加班时间的将不再是议会,而是企业自己。各企业都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决定加班的具体时间与方式。企业只要与能代表30%员工以上的工会组织进行谈判,就可以决定本企业的加班时间与酬劳。

6月17日,法国两个最大的工会组织“劳工总联盟”及“劳工民主联盟”号召会员在全国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并宣称游行人数要达到百万,否则,就意味着示威行动的失败。但从当天的情况看,游行人数远未达到工会首领的期待。有评论认为,这对工会来说是个沉重打击,而对政府来讲却意味着,政府执意推行的改革计划已经克服了来自基层的反对,在这场角力中开始占据“上风”。

争论背后的问题

法国人素以浪漫著称,对这样的一个浪漫民族,“休闲文明”也自然比较发达。据统计,法国人的工作时间在欧美国家中最短,但其休假时间却是最长。而且法国人大都不愿意放弃休假的机会,多数人都在“充分地享受着假期的快乐”。这也是有别于其他欧洲邻居的地方。无疑,35小时工作制为这种“休闲文明”提供了一定的保证。如此,人们就可以理解,法国政府想废除35小时工作制是何等之难。

从经济学角度看,在缩短工时的问题上,始终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西方发达国家为缓解经济危机,采取了不同的做法。美、英主张自由竞争,认为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出路。而法、德则选择通过福利建设,加强国家干预,认为缓解社会矛盾才是出路。但不管结论如何,法国的经验证明,近年来,其产品竞争力确实在走下坡路,而“休闲文明”也没有给法国带来真正的社会和谐。反而,工潮不断,人们怨声载道,很少有人对自己的处境满意。

法国有的雇主认为,法国人“变懒了”。此话出自法国人自己之口,可见有一定的真实性。多年来,大多数人已习惯于每周只工作35小时的现状,任何改革都难免遭到本能的反抗。

当前法国不仅经济不景气,社会状况也开始走下坡路,与德国相比总显得有些距离,萨科齐要重振法国,就得进行改革,但民众能否呼应与理解,助其一臂之力,就难说了。35小时工作制的改革之难就说明了一些问题。

人们游行反对改变35小时工作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