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我高兴地期待着北京”

2008-07-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维也纳记者方祥生 我有话说
奥运临近,奥地利乒坛名将、前世界冠军韦尔纳・施拉格日前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采访。

施拉格刚从上海回来。他说,近十多年来,每年都要访华1-2次。他说,中国最吸引他的是,每次访华都能感受到中国社会的变化。1995年他首次访华,到天津参加世乒赛。当时,北京、天津的出租车都是黄色的“面的”,后来改成红色的“夏利

”、“富康”、“普桑”,现在用“伊兰特”、“帕萨特”。每隔几年,出租车就要换代,从中可以感受到中国的发展和变化。他第一次访华时,街上的自行车非常多,私人汽车很少。现在,中国的大城市都面临交通拥堵,因为家用汽车发展太快。

施拉格认识许多中国乒坛名将。他说,中国运动员很幸运,因为中国的教练阵营非常强,乒乓球运动的基础好,体制好,每年都能产生几个很有潜力的年轻选手。中国乒乓球运动近几年发展很快,其实力要比其他国家高出一二个等级。

中国的教练阵营有许多世界顶级乒乓球运动员,不仅能帮助运动员分析对手,调整自己,更能给运动员一些非常实用的提醒和示范。这是许多欧洲乒乓球运动员想得到,却又不可及的。

他认为,乒乓球运动反映的是一种综合素质,是创新、艺术、分析、勤奋的有机结合。对世界顶级运动员来说,技术不是核心因素,他们的许多动作早已超越自我,已成一种机械反应,就像机器人一样。心态,很难预设程序,受干扰的因素太多。再说,人的精神状态有起伏,是一种自然规律。

他说,分析、勤奋可以在教练的帮助下完成,但创新、视打球为艺术创作,只能靠运动员自己。我们讲一个人“才华横溢”,指得是这个人的创新能力。正常思维,意味着这个人的能力一般。各领域的世界顶级人物,都属于“不正常”思维者。而施拉格所追求的正是某种“不正常”思维。他兴趣很广,喜欢球类运动,同样喜欢互联网、信息技术和政治。也许正是他的广泛兴趣,催生了他对乒乓球运动新的感悟和理解,最终帮助他登上了世界顶峰。

他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中国的乒乓球运动人才辈出,而欧洲的顶级乒乓球运动员只是凤毛麟角。他说,一个重要原因是体制问题。奥地利的基层俱乐部一般聘不起正式教练。不少孩子虽对乒乓球有兴趣,有潜力,但没有正式教练。等他们摸索着迈进国家队时,也许已错过了最佳时机。他本人曾长期在父亲的指导下练球,到19岁才有正式教练,而他在13岁时就超越了父亲,这位业余爱好者的水平。他的夺冠之路,在相当程度上是靠自己琢磨的。他想为改变这种状况做点什么,建设中的施拉格体育学院,目前正在寻找合作伙伴和赞助者。

面对北京奥运,施拉格显得轻松、坦然。作为乒坛老将,他当然很想拿一块奥运奖牌。“虽然乒乓球是我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人生还有许多其他内容。对此认识不清,就会只见树而看不到林。当然,我会尽100%,甚至110%的努力。只要尽力了,输赢都能坦然面对。”最后,他为本报读者题词“我高兴地期待着北京”。(本报维也纳7月3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