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壮丽”的风采

2008-07-0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杰 我有话说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中国文化景观和学术研究中,审美文化及其研究一直是公认的热点,而作为其重要一翼的中国审美文化史研究更是国内美学界最富于活力的研究领域之一,可以说是景观中的景观。山东师范大学

周均平教授潜心10年撰就,近期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秦汉审美文化宏观研究》是很有原创特色,颇具代表性的一部力作。

这部著作围绕着秦汉审美文化的审美理想和基本特征这个中心,以中国古代审美文化特别是前期审美文化的整体风貌为宏观背景,在与先秦、魏晋南北朝、隋唐的纵向比较中,逐次探讨了秦汉审美文化生态、审美理想,逻辑与历史统一,且自成一体。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诸多重要的新观点或新评价。如该书作出了秦汉审美文化理想和基本特征的新概括。关于秦汉审美理想此前众说纷纭。解放前有鲁迅先生的“深沉雄大”和闻一多先生的“以大为美”,新中国以后也有“现实主义”说、“浪漫主义”说、“厚朴”说、“粗豪”说及“丽”说诸论。该书在“壮”与“丽”两个方面凸显并揭示了秦汉审美文化的壮丽审美理想和现实与浪漫的统一、繁富与稚纯的统一、凝重与飞动的统一、美与善的统一四大基本特征,并作了比较充分、系统且令人信服的论证。

审美文化生态概念,在这部著作中得到充分阐述。作者认为审美文化总是在一定环境中产生、发展、演变的。秦汉审美文化生态的主旋律和大趋势是“大一统”,其主要构成包括自然环境的浸润陶染、科学技术的骄人成就、空前统一的民族与国家、多元多重的文化整合、开放进取的精神风貌、阴阳五行的宇宙观或思维方式、“大一统”下士的使命和命运等多元因素。秦汉审美文化生态研究的任务,就是把秦汉审美文化放到特定的时代环境总体之中,从而把握秦汉审美文化与其生存环境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种探讨具有研究范式的启示意义。

对秦汉审美文化的历史地位作出更为合理的新评价,是作者研究的新成果。关于秦汉审美文化的历史地位,学界“否定”说、“过渡”说、“转型”说、“承前启后”说、“奠基”说、“关键”说诸说并存。该书则在肯定秦汉承前继往的同时特别关注其启后开来的独特地位,以审美走向自觉为总评价,从美的升值、情的上扬、自然审美观的发展和突破等三个前人未有涉及或未充分论及且又最能体现审美特性的方面,阐明了秦汉审美文化标示审美走向自觉的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

该书还挖掘运用了诸多新材料,取得了“令人信服”的论证效果。当然,由于种种原因该书也白璧微瑕。但瑕不掩瑜,该书无疑是一部自成一体,颇多创获,多方面显现秦汉审美文化“壮丽”风采的难能之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