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群众见他格外亲

2008-07-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特约记者 徐锋 本报通讯员 樊中文 本报记者 陈劲 我有话说

在地震重灾区绵竹、什邡一带,许多群众都知道海军医疗队有个慈祥的老军医,他待群众特别好,百姓见他格外亲。他,就是海军抗震救灾第二医疗队内科组组长马贵喜。七一前夕,马贵喜被中组部表彰为“全国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

5月14日,在接到救灾任务后,年近五旬的马贵喜二话没说,打起行囊就急赴救灾一线。

经过36个小时急行军,5月15日深夜,马贵喜随医疗队抵达成都青白江区人民医院。放下行囊,他就到病房巡诊。当时,医院病房、走廊里躺满了从灾区转移出来的伤病员,其中一些老人由于过度惊吓,出现了心衰症状。一位82岁的老太太,病情严重,生命垂危。马贵喜立即抢救治疗。经过一番救治,这位老人转危为安,生命体征逐渐趋于平稳。老人的儿子握着马贵喜的手悲喜交集。马贵喜不眠不休,3天时间内诊治279名重症伤病员,创造了青白江区人民医院专家门诊个人日接诊量的纪录。

随后,马贵喜奉命转战什邡市师古镇。他背着药箱,随着年富力强的海军陆战队员进村入户,送医送药,走遍了师古镇的13个自然村、1万多户人家。

马贵喜特别怕热,可在灾区,他和队友只能住帐篷。每天中午,帐篷内闷热得让人喘不过气,他从没叫过一声苦。白天,顶着烈日走几十里山路,为群众送医送药,宣传疫病防治知识;晚上,还要坚持为救灾部队官兵巡诊。

一天傍晚,风雨交加,电闪雷鸣。马贵喜照例到海军陆战队营地巡诊,狂风暴雨把他淋得浑身湿透,海军陆战队某旅旅长陈昌锋见状,硬把他拉进帐篷避雨,感动地说:“老马哥,下这么大的雨,你还来巡诊,真叫我们过意不去!”

很快,师古镇十里八乡的群众也都知道海军医疗队有个军医“老马哥”。红豆村79岁的张大娘是个五保户,地震中被砸伤了脚,只敷了一些草药,结果伤口感染溃烂,痛苦不堪。马贵喜巡诊发现后,立即给她伤口清创、消毒、上药、包扎。此后5天,马贵喜每天要多走近一小时山路,绕道到红豆村给张大娘换药,像儿子般细心服侍张大娘。

6月初,张大娘听说马军医就要离开师古镇、换防到绵竹去了,说什么也要来送他,可腿脚又不方便,就花100块钱雇了辆三轮车,搂着一篮子鸡蛋,一路打听找到海军医疗队驻地。见到马贵喜,她老泪纵横:“大娘家什么都震没了,这些农村人家的柴鸡蛋,有营养,给你补补身子。”

人民情深似海,令马贵喜激动不已。他加倍努力工作,回报灾区群众。在绵竹市东北镇军民抗震医院门诊帐篷里,找马贵喜看病的群众排成长队,他一坐诊就是一整天。中午,帐篷内温度高达45摄氏度,马贵喜热得大汗淋漓,迷彩服全都湿透了,仍忙着给群众治病。群众也被他感动了,于是,出现了这样感人的一幕:军医马贵喜接诊一名群众时,下一个候诊群众就自发给他摇扇驱热。一把扇子在群众手中传递着,马贵喜劝阻不过,眼含热泪为群众诊治、开方。

然而,马贵喜毕竟不是铁打的。过度劳累,让他的体力严重透支,潜伏的病症不断发作。他患有二级高血压,到灾区后病情明显加重,他就悄悄加大药量。作为医生,他最清楚过量服用降压药对身体的伤害,但为了不要领导照顾、不让同事担心,平时只吃一片的降压药,他一次吃3片。过度劳累还诱发了他的肾结石,经常痛得他脸上豆大的汗珠不断往下滚,他都忍着一声不吭。

一天后半夜,马贵喜结石病发作。为了不影响帐篷里其他同事休息,他起身到外面遛达,硬撑着,直到第二天早上同事见他脸色苍白,再三追问,才知道他病了。B超显示他肾内的结石足有0.7公分大。医生都知道,肾结石发作的剧烈绞痛令常人难以忍受,必须打针镇痛,纷纷责怪他为什么不早说,马贵喜内疚地说:“大家劳累了一天,我就别折腾了,忍忍就能挺过去。”

躺在病床上,马贵喜的心却牵挂着灾区百姓。“这个时候,白衣战士怎么能倒在救灾战场呢?”想到这里,他再也躺不住了,拔掉针头,背起药箱巡诊去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