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功夫石油”

2008-07-0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郭丽君 我有话说

好莱坞动画大片《功夫熊猫》在中国上映了。这部电影的题材抓得好:一是熊猫是濒危的,稀缺的;二是熊猫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三是熊猫有了神话般的中国功夫。

联想起另一个与全球经济息息相关的石油话题,倒是和《功夫熊猫》有几分类似:一是石油也是稀缺的;二是石油目前也得到全世界人民的关注;三是石

油有专家说是中国最先发现的,而且现在石油控制全球经济的“功夫”也十分了得。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应用石油的国家。公元1世纪,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地理志》中写道“高奴有洧水,可然(燃)”,就是我们祖先对石油最初的称谓,也是目前发现的关于石油的最早记载。宋代著名学者沈括1080年发现和考察了石油矿藏与用途。他说:“鹿延境内有石油……此物后必大行于世。盖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今天所说“石油”二字就是他创始使用的。沈括虽然富于远见地预料到“此物后必大行于世”,但他没料到的是,石油如今也面临“时而竭”的局面。

石油的独家“功夫”在于它是世界经济的“血液”,是现代经济最重要的原材料和燃料动力。2007年,全球石油每天产量为8153万桶,而全球石油每天消费量却为8522万桶,也就是说,全球每天石油缺口为370万桶。

伴随着石油短缺的是油价的飚升。

1983年―2003年,国际油价一直稳定在每桶30美元的水平。2007年初,每桶60美元左右。随后“功夫石油”就像是拾到武林秘籍,价格翻着跟头往上涨,到今年7月3日,纽约市场油价创下每桶145.29美元的最新收盘纪录。

高油价对世界经济带来严峻挑战!

为了和“功夫石油”过招,生活在地球村的人们“开源节流”,共同采取应对措施:

国泰航空把波音747货机机身外壳大部分油漆刮去并磨成银光色,只保留了机头和机尾的标识,这种“裸飞”可使飞机“减肥”200公斤,每年节约的航油费达150万元;新西兰航空公司正加紧研制开发可持续环保燃料――青桐木籽油,其成本比飞机燃油至少便宜20%到30%;中国开始主动调整能源结构,节能减排成为政府的主要工作之一;中国普通消费者也已经行动起来,减少开车出行或购买油耗过高的SUV,多爬楼梯少坐电梯,夏天开空调不低于26度等。

石油利用疯狂涨价这一“功夫”,或许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节油已经开始成为消费者买车的硬指标,买车时首先问油耗是多少;不少人崇尚的“远郊房+私家车”的选房理念开始向“近郊+地铁沿线”转变;“无车日”渐成时尚,更多人选择骑自行车、搭公交车上下班;曾经颇为时髦的“长途自驾游”风光不再,取而代之的是乘坐火车或飞机到达目的地后再“租车旅游”……

人们积极研发石油的替代品,调整过分依赖石油的产业发展政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石油“功夫”了得,人的功夫更了得。我们应该有信心。

国外航空公司刮机身外壳油漆减重,以降低油耗。郭红松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