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铁岩雄师”决战老鹰山

2008-07-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特约记者 王永孝 本报通讯员 陈寿富 陆建江 我有话说

汶川大地震过后,四川省安县老鹰山堰塞湖犹如一座悬在头顶的“天池”,威胁着下游6万百姓的安全。危急关头,第二炮兵被誉为“铁岩雄师”的工程部队417名官兵,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排险之战。

二炮副参谋长王治民带领20多名军地专家3次冒着大塌方的危险在堰塞坝上详细勘测,为决战老鹰山提出决策建议;二炮司令员

靖志远两次召开会议,制定“提高指挥层次与严格责任制相结合、人工与机械作业相结合、军队与地方专家相结合、部队施工与专家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排险方案;二炮政委彭小枫每天过问排险情况,对攻坚克难提出具体要求。他们在7天7夜的时间里运送物资、机械、炸药85吨,人均每天负重攀登百米堰坝20多次。在怪石嶙峋的百米坝体上,官兵们硬是靠双脚踩出一条直插坝顶的道路。在这7天7夜中,他们共遇较大余震13次、大小滑坡21次、排除险石1.1万立方米。

最艰难的要数“清渣小分队”。大块岩石被炸碎后,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人手一根木棒,连续7天7夜,靠双肩挑走了13940多立方米的一座“山”。

专家称,老鹰山堰塞湖有6险:余震、滑坡、溃坝、放炮、洪水、坝中坝。针对“6险”,二炮坚持“风险评估在前、排险防范在先”的原则,详细制定“防险、避险、排险”安全方案,把责任落实到人。

官兵登坝之初,他们就勘选避险区域两个,抢修应急撤离通道三条。靖志远司令员专门指示工程设计所带来“地质监测机器人”,既当“侦察兵”,又当“安全员”。“地质监测机器人”走上堰塞湖,如同给工程部队官兵增编了一群“智能战士”,一次次地保证他们在战山治水的战斗中所向披靡。

堰塞排险急,天公不作美。持续两天的降雨使老鹰山堰塞湖水位急速上涨,危情加剧。担负爆破任务的55名官兵都是国防施工阵地上的爆破“精英”。一天险过一天的情况,逼出官兵一个个“绝活”。大家临时制作3类不同长度的风钻钻杆260根,减少钻孔数量,节省爆破时间;采取控制爆破方法,使爆破石渣自动抛向导流槽外,减少人工排渣量,加速施工进度;临时采购岩石扩张机,上百吨重的巨石顷刻间“粉身碎骨”……短短7天,老鹰山上一条上宽20米、下宽12米、深5米、长160米的泄流明渠形成。

6月10日16时,老鹰山堰塞湖险情宣告排除。专家预计20天完成的任务7天就完成了,官兵们激动得相拥而泣。

由中国科学院、四川省水利厅等10个单位组成的专家组,对老鹰山堰塞湖排险情况进行联合验收之后,称赞第二炮兵工程部队创造了一项治水奇迹。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