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奥运交通:为北京留下怎样的财富

2008-07-16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随着奥运会的日益临近,奥运会的各项筹备工作也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奥运交通无疑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之一:一条条巨龙在城市地下向四面八方延伸,一条条轻轨彩虹般飞架城市上空;从政府带头停驶50%公务车到即将开始的机动车单双号行驶,从奥运期间十大便民措施的发布到奥运专用公交线路的划

定,奥运交通保障措施正在有条不紊地落实中……人们确信,奥运期间的城市交通将给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提供重要保障。

在表达对奥运的期盼和支持的同时,在感受从地下到空中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格局日趋完善的同时,人们也在探问这样一个问题:北京的城市管理能否借奥运东风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一道美丽的城市交通风景线

北京目前已有五条城市快速环路全线建成通车:全长32.7公里的二环路(外二环)、全长48公里的三环路、全长65.3公里的四环路、全长98.58公里的五环路和全长200公里的六环路。至此,北京的快速城市环路总里程达到440公里以上,成为世界上快速环路里程最长的城市。

北京轨道交通机场线起点东直门,终点至首都机场,全长28.10公里,全线设4个车站。乘客可在东直门站与地铁2号线、城铁13号线换乘,在三元桥站与地铁10号线平行换乘,最后驶入T3航站楼前“龟背”造型的地铁站,其间最高运行时速达到100公里以上。列车在T3站内调头后,驶向T2航站楼,最后由T2航站楼驶回市区。

地铁10号线一期是一条由西北至东南的轨道交通半环线,线路长24.55公里,经过北京海淀、朝阳、丰台3个行政区。

北京地铁奥运支线正线全长为4.398公里,把北京奥运主场馆以及奥林匹克公园、森林公园等联系起来。

地铁10号线、奥运支线和机场支线三条共58公里的线路将于北京奥运会开幕前正式开通。届时,北京的轨道交通里程将达到220公里。到2010年,北京轨道交通里程有望接近300公里,次年将达400公里以上。五年内北京轨道交通网络将基本形成,包括三环四横五纵七放射共19条线路515公里。

奥运会期间,北京还将有34条奥运公交专线连通各奥运场馆,无障碍公交车辆2000多辆,赛前将完成301处公交站台无障碍改造,为观众提供服务。

公交专线将分成普通线路和快车线路,其中,快车线26条,普通线8条。普通线路从7月20日到9月20日运行,每天运营时间为6时到22时;快车线在比赛日的赛前3小时到赛后1个半小时运营,每20分钟发车一次。奥运期间,有关部门还会在目前已有的12条晚间公交线路的基础上再增加7条乃至更多线路,组成北京24小时公共交通网络。

目前,北京市实际运营的出租汽车共有6.6万辆,预计赛时车辆运行速度将提高16%至20%,空驶率降低14%;全天可在日均客运量188万人次的基础上增加60万人次,达到248万人次日。有关部门将通过宣传引导及强化监管,辅以技术支持,保持95%以上的出车率。

(本报记者颜维琦李金桀整理)

一位老警察的城市交通记忆

本报记者颜维琦

和交通打了三十多年交道的老段,笑称自己是“老交警”。

老段全名段里仁。三十多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让这个武汉大学物理系毕业的小伙子和北京交通结下了不解之缘。

“北京交通这些年的变化太大了。”说起北京交通,老段言语里透着股自豪。曾任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副局长的他,对北京每一条道路的变化,每一项措施的出台,都熟稔于心。“作为一名老交警,看到北京的快速环路、轨道交通的发展变化,看到百姓交通文明素质的提高,打心眼里高兴。更让人高兴的是,在奥运的激发下,北京的城市交通管理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老段这样对记者说,“这对于北京交通未来的发展也许是更为关键的。”

提起北京的交通,多少人都有一肚子“苦水”要倒。“有时候一堵起来,两份报纸都看完了,也难行几米。”有人这样调侃。北京的交通似乎从来就没有轻松过。

老段对北京交通拥堵经历的几个记忆片断至今清晰。

1984年,国庆节、中秋节前后,北京第一次尝到了堵车的味道。崇文门、东单、西单附近,车辆在狭窄的道路上排成了长龙。这次大范围的拥堵让政府认识到了道路建设的必要性。修路,被迅速提上了工作日程。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路虽然越修越好,而交叉路口的拥堵却日益成为常态。“以前的路口就是光板一块,没有指示标识,很容易出现混乱。这时候,大家意识到要以交叉路口为中心,提高交叉路口的通行能力。”很快,这一努力也有了成效。

本世纪初,随着车辆急剧增加,有关部门认识到,光加快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远远不够,还要加强交通综合管理。“道路交通是路、车、人的一个综合体,相互之间的关系复杂而微妙,需要全面、规范的管理。”老段说。

“交通管理就是在拥堵的压力中不断寻找成长空间。”说到这,老段话锋一转,“承办奥运会,为北京交通管理水平的迅速提升提供了新契机。”在老段看来,走在世界前列的城市交通网络固然是奥运带给北京的一笔珍贵遗产,奥运激发出的交通管理新观念、新思路,更显宝贵。

拿7月20日即将施行的单双号限行来说,老段告诉记者,在他印象中,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中期,北京就曾采用过。随着交通建设加快,这一措施很快被取消。这次北京出台为期两个月的奥运期间限行措施,老百姓普遍表示理解和支持,大多数人都愿意克服限行带来的种种不便。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相关调查也印证了这一点:94.8%的被访者支持奥运期间单双号限行这一规定,这一数据比去年“好运北京”测试赛后的调查数据上升了5.9个百分点。

在老段看来,这当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日益彰显的科学规范、以人为本的交通管理理念,百姓的需求和感受被越来越多地考虑和尊重。“好运北京”测试赛前后、中非论坛前后,政府都对临时交通措施进行了充分宣传,并出台大量便民措施,这些都让市民感受到了政府和百姓一体化改善交通的努力。

虽然单双号限行并不能彻底解决北京的交通拥堵问题,也不宜长时间使用,但无疑会保证奥运期间北京道路的畅通,“最重要的是,从交通管理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到百姓的热情参与,都为解决北京交通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借鉴。”老段说。

单双号限行前后

 

一位学者眼中的城市管理转变契机

本报记者李金桀

“奥运会对北京将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是一个难得的契机。”面对记者的提问,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姚永玲副教授用一句话概括了奥运会可能对北京城市管理产生的影响。

在她看来,在一个城市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基础设施供给与人口增加之间的矛盾,往往会造成城市管理在一个时期内在较低水平运行,这是城市发展的规律。北京的交通拥堵现象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这一规律的体现。“奥运会要求举办城市必须提供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和相关服务,这就为北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创造了客观条件。”

姚永玲认为,自2001年以来,北京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在政府强有力的推动下,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奥运期间北京的城市管理水平将在一个较高层次上运行,但问题在于,如何将这种高水平运行一直保持下去,而不会随着奥运会的结束而结束?”姚永玲说。

“目前的很多做法,其实都可以给奥运后的城市管理提供有益启示。”姚永玲对记者说,比如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部门分割、缺少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是影响城市管理效率和水平的重要因素。姚永玲举例说,北京市“2008”环境建设指挥部办公室(简称“08”办)就是作为一个综合协调部门存在的。这种以事件而不是以部门为核心的综合协调机制,在沟通各部门关系,提高效率、明确职责方面成效较为明显。另外,建立现代化的信息交流平台,如监督指挥中心等,通过建立数据库和信息平台,从部门外部来反馈相关信息,进行责任识别,可以较为公平客观的发现各个部门的问题,进而督促部门去解决。

谈到与国外城市管理模式与管理水平的比较,姚永玲认为,目前我国城市仍处于一个粗放型的城市管理模式阶段,与世界成熟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模式相比还有一定距离。“应该利用北京举办奥运会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加强在城市管理的机制、制度方面的探索,增加城市管理经验的积累,提高管理效率,引入有效的激励机制,把城市的管理水平提上一个新的台阶。”

北京奥运公交车

首都机场三号航站楼

京津城际列车

北京快速公交

北京地铁车厢内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照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