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10―15年,中国一定会有自己的世界品牌”

2008-07-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史楠 袁祥 我有话说

“我们相信中国是最大的品牌,民族品牌的崛起与国家复兴紧密相联。”日前,汇集了一批中国民族品牌企业家的中国民族品牌论坛在泰山之巅举行,会后发布的《泰山宣言》如是说。

30年,经过无数的挫折与成功,中国企业用这样的方式,讲述着自身对品牌发展的认知。

品牌意识的艰难起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品牌经历着艰辛,也体验着成功。

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品牌发展的见证者之一,杉杉投资控股董事局主席郑永刚清楚地记得,20年前自己登上火车,用口袋里七拼八凑来的3万块钱去购买中央电视台的时段广告――当时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的广告,开价仅仅几千元。

“那时候,中国产品在西方市场几乎是没有品牌的。”作为中国服装行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郑永刚说,“我想通过树立品牌,让消费者都知道我。”也就是从那时起,郑永刚和他的杉杉集团,与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一大批企业一道,从对广告的认识起步,开始了对品牌的认知。

对品牌认知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讲述了他的经历:吉利汽车原来的推广口号是“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结果效果不理想,“大家都说,你的产品如果标榜老百姓都能买得起,就一定不是最好的。”消费者的心理给他上了最难忘的品牌课,吉利的口号最终选择了向安全、环保、节能转变。

由大转强的关口也不仅存在于汽车领域。当我们可以骄傲地称中国为汽车大国、服装大国、玩具大国等等时,却遗憾地发现,此处每一个“大国”的称谓,都还无法等同于“强国”的桂冠。当一件世界名牌衬衣在美国售价120美元,其中60%给了销售渠道商、30%归了品牌商、而它的真正制造者――中国厂商只能拿到10%时,中国企业开始思考品牌价值差异的原因。

品牌有差距,但有差距的不只是品牌

品牌就是价值,品牌的差距就是价值的差距。这是中国企业家们对品牌差距最深切、最直接的体会。“我们的产品和那些世界名牌,是由同样的面料、同样的流水线甚至是同一条流水线做出来的。但是,我们的产品售价只是人家的十分之一。”郑永刚说,“目前我们国内有很多优秀品牌,但是如果要与优秀的世界品牌相比,还是不能令人满意的。我们的品质没有问题,品牌有问题。”

我们与世界名牌的差距,真的只是在品牌上吗?

郑永刚告诉记者,作为曾一度占据国内服装市场份额37.2%的企业,无论在欧洲还是在日本,服装业内人士都知道杉杉是中国的一个服装品牌。“但是,服装消费者并不知道。”

有了品牌,消费者不认,谁之过?“如果把中国十大西装品牌放在一起,把它们的牌子遮挡起来,请你猜一下各是谁家生产的,你可能根本分辨不出来。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我们的问题:企业对产品的定位都是模糊的,消费者就只能是糊涂。”郑永刚说。

实际上,无论是在消费者还是国内外同行那里,“中国制造”同世界名牌产品所表现出的“牌子”差距,折射出的是其背后各方面的差距。同质化竞争多、设计底蕴差、商业气氛浮躁、品牌价值意识淡漠、消费观念去本土化、媒体宣传推广等产业配套脱节……这些问题不只限于汽车或服装领域。

世界品牌具有先进性,也正体现出了其创造能力上的先导性。中国品牌在追赶的同时,如果不能看到品牌差距背后的全方位差距、如果只是不断买进世界品牌的先进设计、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在技术开发上亦步亦趋,就很难跳出“最好的产品我能造出来,却发明设计不出来”的窠臼,自然也就继续停留于“产品同质不同价”的尴尬境地。“客观地说,我们国家的经济虽然绝对值不小,但现在并非处于全球领军地位,我们现在需要的是科学发展,自主创新。”郑永刚说,弥补品牌差距、拥有话语权的核心正是自主创新。这一观点也得到了李书福的认同。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曾指出,一个企业要拥有该领域的时尚话语权,就必须将创意与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这对家居用品、电子消费品、汽车等与大众生活方式相关的工业产品同样有意义。

对此,2007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陈志列有深刻体会:十几年前,他带着一项成本50美元的产品去美国,当时该产品的科技水平不输国际产品,开价450美元――相当于国内定价的3倍。结果把买主吓跑了――当时该项产品在美国的最低售价是870美元,最高950美元。他的产品卖得太便宜,大家想当然地以为其质量一定差。

陈志列把定价改成905美元――结果,买主们说,我再多花45美元,就可以拿到市面上最高价、当然也是质量最好的产品,没必要图小便宜。

最后,陈志列在这项产品上开发了几项创新功能,开价1600美元,终于大受欢迎。“低价绝不是高科技产品的出路。”陈志列说。现如今,研祥拥有该行业的国际定价权。

“我们国家还要多久才能拥有自己的世界品牌”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孙晓华的话代表了目前中国企业对品牌的看法:“我们希望拥有更多的世界知名品牌。而只有更多的民族品牌,才能涌现更多的世界品牌。”

“说老实话,吉利才十多年,韩国现代已经运营了三十多年,日本丰田有六七十年,品牌确立需要时间。”李书福说,“在汽车领域,民族品牌与世界品牌存在差距。我们正处在缩小差距的进程中,但这个进程不是单纯地等待,而是需要我们按汽车产业发展规律去努力。”

在郑永刚看来,品牌的建设还可以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力量。“我们需要在品牌中加入我们中国的文化和设计理念。比如说儒家提倡的诚信,这对消费者、对企业都有价值。传统文化还可以帮助我们的设计文化,帮助我们表达品牌的个性。”他说,杉杉集团当初推出品牌战略的时候,也正是有意识地加入了自己的技术、人文及环保元素。

陈志列则认为,中国品牌的国际化战略,需要政府、媒体以及公众更多的支持。“同时我认为,民族品牌要走向世界,需要有全球视野,要有整合全球资源的想法。”

李书福曾问郑永刚:“你认为,我们国家还要多久,才能拥有自己的世界品牌?”

郑永刚的回答是:“我相信,10―15年,中国一定会有自己的世界品牌。”这个时间表背后,是中国企业迎难而上的决心,正如本次《泰山宣言》所说的那样:“民族品牌重如泰山,是民族经济的脊梁,是民族自信的象征,承载全球华人的光荣与梦想。”

7月8日,沈阳市民在第七届中国(沈阳)国际汽车博览会展厅参观。当日,第七届中国(沈阳)国际汽车博览会在沈阳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品牌参加。中国品牌的发展之路仍然任重道远。新华社发(张文魁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