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更大的覆盖 更多的惠及

2008-07-1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通讯员 董平 本报记者 叶辉 我有话说
“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此为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改善广大百姓文化民生的主要途径,切实抓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公共文化产品的有效供给、公益性文化活动和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创新,积极推动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省人民。”浙江省省委书记赵洪祝在最近召开的省委工作会议上这样强调。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的“覆盖”,重点在农村;文化成果的惠及,最紧迫最需要的是农民。7月15日,浙江省文化厅社文处副处长戴言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浙江省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0%,但所占文化资源的比重仅30%,城乡的文化资源比例严重失调。

为缩小差距,扭转失调的现状,从“十一五”起,浙江省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重点开始全面向农村倾斜。近年来,浙江文化大省建设步伐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举措也加紧实施,推出了文明素质、文化精品、文化阵地等“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和“新农村文化建设十项工程”,逐步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加强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日益完善。覆盖需要资金,浙江在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上舍得投入。

为完善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浙江先后通过创建文化先进县、东海文化明珠、文化示范村(社区)等途径,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新建和改建了一大批基层文化公共设施,逐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十五”期间,全省对农村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逐年增长,累计安排用于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专项资金达6500万元,各地用于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配套资金达10.05亿元,全省农村文化事业费用年均增幅达19.74%。2006年至2008年的3年中,省级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分别投入0.82亿、1.09亿、1.45亿元。

送文化下乡是覆盖的重要途径。浙江省紧紧围绕广大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文化需求,采取多种手段,不断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增强活动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开展持续的送文化下乡活动,2006年、2007年,送演出到基层达31575场,送电影超过33万场,送书籍达500万册次。此外,还积极推进群众文化创作,以各种评选、竞赛活动为主,根据群众需求,引导基层文化工作者创作一批符合时代主题,弘扬民族精神,突出地方特色的群众文艺作品。

覆盖需要队伍,为此,浙江省“十一五”期间全面启动农村文化队伍素质提升工程,对全省基层从事文化、艺术领域工作的骨干和乡镇文化员、村级文化管理员分层次培训,组织农民文艺汇演,提升农村文化活动的水平和质量。2007年,全省各级文化部门组织培训图书馆长、文化馆长、乡镇文化站长、乡镇文化员及农民文化骨干共计31670名。

覆盖更需要创新。随着科技进步、投入增加、资源整合和设施队伍的不断完善,浙江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形式也在创新。今年在全省农村开展了“千镇万村农民种文化”活动,农民自办文化形式多样,许多地方成立了腰鼓队、舞狮队、舞蹈队、民间乐队,实施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投入专项经费用于该工程基层中心的设备设施补助、网络建设和资源建设,让农村群众也能享受到数字文化服务。目前全省有农村数字电视用户20多万户。同时积极推进服务“三农”出版工程和“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从2006年开始,浙江省出版局连续3年组织实施“百种‘三农’重点出版物出版工程”,共组织出版了357种农民服务“三农”出版物。《农民维权300问》、《效益农业技术问答丛书》等书籍被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农业部列入向全国推荐的优秀“三农”图书。

浙江省文化厅提供的数据显示了覆盖的效益:截至2007年底,浙江全省有全国文化先进县20个,省级文化先进县36个;县级文化广场、文化中心285个;县级文化馆87个、县级图书馆79个,覆盖率分别达到了96.7%、87.8%,平均建筑面积分别达2442、3528平方米。乡镇文化站挂牌有建制的为1483个,其中有站舍的972个,覆盖率为66%;70%左右的行政村因地制宜建设成立了村级文化活动室。嘉兴市等经济发达地区100平方米以上村活动室已达105.3%,其中300平方米村文化活动中心建成率达53%。

据悉,为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更好地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浙江省还将加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投入,努力在“十一五”末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的农村文化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形成以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布局比较合理、设施比较完善、功能比较齐全、服务比较便利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实现“一乡一站,一村一室,一人一册”的建设目标。浙江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覆盖还在推进,覆盖面还在扩大。文化正在向乡镇、向农村、向每一个农民润物细无声地覆盖,广大农民正在省委省政府有力的“覆盖”下享受“惠及”的效益。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