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四千万吨原油哪里来?

2008-07-1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朱伟光 通讯员张士英 我有话说

7月16日,大庆油田以勇挑重担、为国分忧的豪迈气概,打响了继上世纪60年代石油大会战之后的新一轮大会战,吹响了10年持续稳产原油4000万吨的嘹亮号角。4000万吨从何而来?带着疑问,记者专访了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大庆石油管理局局长王玉普。

“实现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确实非常困难!”王玉普,这个大

学毕业就来到大庆油田,如今已工作了26个年头的“老石油”与记者一见面就开门见山。他说,大庆油田已进入特高含水期,产量逐年递减,2007年,大庆油田生产原油4169.8万吨,比2006年减少170.7万吨,比2003年减少670.2万吨。在“十一五”规划中,大庆油田原油产量是3800万吨,而要实现原油4000万吨持续增长,至少有200万吨的缺口,油,从何而来?王玉普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巨大压力。

“再难也要上,作为一名大庆人,在责任和挑战面前,要勇挑重担,以实际行动为国分忧”。王玉普坚定地说。王玉普深知,原油4000万吨的生产任务压力大,产能建设、生产保障任务重,时不我待。

科技创新破解难题

王玉普不仅是个实干家还是技术创新专家。“九五”以来,他组织科技人员,开展了三次采油集成技术攻关与推广应用。在聚合物驱油工业化研究应用上,主持攻克聚合物驱油分层注入、螺杆泵举升、产液剖面测试及配套技术等难题;组织制定形成了聚合物驱油的十大配套技术,实现了设备国产化;在三元复合驱油上,提出了三元复合驱油用主表面活性剂自主研发、不依赖进口,并实现工业化生产;组织开展三元复合驱油工业化现场试验,比水驱提高采收率20个百分点。主持制定了三次采油技术标准48项,其中11项成为行业标准。现在,三次采油集成技术已成为我国老油田提高采收率的主导技术,并成功应用到国外。他在油田倡导的“两三结合”技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王玉普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高科技是大庆石油的新希望,打好新时期新会战,实现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必须紧紧依靠高科技,以科技创新支撑持续发展,以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升级,探索实践技术驱动型的发展道路。“我们力图通过自主创新,持续创新,破解传统极限难题,突破技术瓶颈,提高科技贡献率,为持续稳产提供技术支持。”王玉普目光中充满自信。

说到这里,王玉普又兴奋地向记者介绍了大庆石油下一步要集中精力打好的几个战役。首先是打好油气勘探攻坚战。深化松辽盆地中浅层精细勘探,加快海―塔盆地甩开勘探,加强大三江等外围盆地风险勘探,力争到2017年,在大庆外围提交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亿吨,在海―塔盆地提交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0亿吨,增加探明可采储量2―3亿吨。其次是打好老区精细挖潜攻坚战。对水驱、聚驱、三元复合驱技术进行优化、优选,精细深挖剩余油,使采收率达到60%,力争到2017年,累计新增石油可采储量1.4亿吨,年产油量保持在2770万吨以上。再次是打好外围有效开发攻坚战。加强瓶颈技术攻关,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难采储量动力,力争到2017年,年产油量达到500万吨。第四是打好以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升级的攻坚战。依靠技术进步,增强竞争实力,扩大市场份额,提升发展质量,在国内外市场叫响大庆钻探、大庆建设、大庆制造等品牌,努力打造一批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

持续发展“百年油田”

作为在油田工作26年的大庆人,王玉普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使他不仅考虑到油田当前的发展,还规划出了未来发展蓝图――创建一个以本土开发为基础,以海外业务为补充,以优势技术、一流人才、先进文化为支撑,具有强劲竞争力、成长力、生命力的“百年油田”。

王玉普说,拼资源、拼投资、拼工作量不是科学发展,而是寅吃卯粮,涸泽而渔。我们所做的任何事情,既不能脱离现有的发展阶段,也不能损害今后的长远利益。实现4000万吨持续稳产规划,不仅是高油价下保障国家能源供给安全的需要,也是创建百年油田的重要组成部分,谋求4000万吨持续稳产,将大大加快技术创新进程,促进重大核心主导技术的成熟配套,这样,到2017年,大庆油田就会具备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就能够抢占下一个十年、二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石油科技发展的制高点,为油田今后的勘探开发,为“走出去”积累技术和管理经验。

“近半个世纪,老一辈石油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靠‘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一举拿下了大油田。今天,我们将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千方百计,排除万难,全力确保原油4000万吨稳产目标的实现。”王玉普充满信心地说。(本报大庆7月18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