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创业之歌

2008-07-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孟繁树 我有话说

在近年来的历史题材电视剧中,清代戏无论在数量上还是社会反响方面都很引人注目。但是稍加梳理便不难看出,其中大多数作品的视野集中于宫廷斗争的范畴,兴趣也多热衷于君臣斗法或宫闱秘闻,其结果既难免引起观众欣赏的单调乏味,当然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清代戏的认识和审美价值。《大龙脉》的出现堪称恰逢其时,这

部以塑造晚清实业家唐廷枢形象为主的二十四集电视剧,不仅为观众开拓了清代戏的新视野,也引发了我们关于那场失败的洋务运动的深刻反思。

虽然对洋务运动的历史评价在学术界仍然存在着分歧,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有理由忽略那段历史;相反,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今天,以当代意识关照那场以富国强兵为目标却以失败而告终的改良运动,无疑会给我们很多重要的启示。

《大龙脉》以洋务运动中两件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开发中国第一个大煤矿和修筑中国第一条铁路为主要表现内容,真实地再现了积贫积弱的晚清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宫廷内部守旧与进取两种势力水火不容的斗争,成功地塑造了以唐廷枢为代表的那个时代的第一批觉醒的改革家形象,演绎了他们为挽救民族的危亡,试图通过实业救国的道路,在与愚昧守旧势力的孤立无援的较量中,用生命和鲜血谱写的一出可歌可泣的悲剧。

唐廷枢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和成功的实业家,但因为他早年办洋务的买办经历,所以无论是在朝廷大佬还是平民百姓的眼中都被视为另类,致使其一生都无法摆脱这种尴尬的处境。唐廷枢是被李鸿章的洋务运动推上历史舞台的,他一生的主要功绩就在于他殚精竭虑地为自己的祖国开创了第一座产量丰富影响巨大的煤矿――开平煤矿(开滦煤矿的前身),几乎与此同时他又呕心沥血地为国人铺设了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这些成就在社会开放科技进步的今天也许被视为正常的事情,可是在封闭保守的晚清时期这些举动无疑是振聋发聩的破天荒的惊人壮举,所以唐廷枢所遭遇的困难、阻力、陷害和打击也是始料不及的。由于唐廷枢开发开平煤矿是受李鸿章的委任,这就决定了他与煤矿的命运必然地卷入到朝廷中洋务派和保守派较量的漩涡之中,于是我们看到,尽管唐廷枢具有超凡的开拓精神和精明的经营头脑,并且宁肯为自己的事业而不惜呕心沥血和赴汤蹈火,但是他却从来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如果说来自保守势力的打压和迫害是意料之中的,因此也是可以硬着头皮扛过去的,那么每到关键时刻唐廷枢不是被自己的主子李鸿章怀疑乃至出卖,就是将其作为向保守派妥协让步的一颗棋子,这种境遇则是唐廷枢无法接受的,因为这不但要毁灭他的事业,还是对其人格的极大侮辱。然而就是在这样无法忍受的逆境中,唐廷枢一边默默地吞着眼泪,一边抚摩着流血的心灵,竟然匪夷所思地想出了一套得以修建唐胥铁路的妙策!当我们看到慈禧太后终于在李莲英的搀扶下蹬上那辆专门为她定做的豪华小火车,面对北海的美景而绽出一丝笑容的时候,观众心中激起的与其说是在为唐廷枢的成功感到欣慰,不如说是被引发出一种不可名状的历史悲哀。不是吗,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造就出无数精英人物的伟大民族,竟然在摇摇欲坠的晚清时期沦落到如此凄惨可悲的境地。也许可以说唐廷枢在事业上是成功者,然而他的命运却是个悲剧。这不仅因为他为自己的事业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更重要的是他所投身的洋务运动最终还是以失败而告终。其实从唐廷枢的坎坷经历中已经预示了洋务运动必然失败的命运,如果说愚昧和守旧势力是社会进步的大敌,那么黑暗腐败的政治制度则是最终葬送洋务运动的罪魁祸首,事实证明,一个腐朽没落的封建王朝的命运是无法通过一场先天不足的改良运动所能挽救的。

剧中唐廷枢的感情线设计也表现出编导者匠心独具。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的大戏,特别是工业兴国的题材,很容易陷入一味的政治纷争和事件铺叙之中,从而削弱作品的生活气息和丰富的情感内涵。《大龙脉》在塑造作为实业家的唐廷枢形象的同时,更是将其作为一个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的男人来关照的,惟其如此这个人物形象的内涵才丰富多彩也才可信。但与以往历史人物形象塑造不同的是,编导者虽然写了唐廷枢和一生中两个女人的亲密关系,却没有流于三角关系争风吃醋的俗套,而是为观众精心地打造了一位贤妻和一位红颜知己的女性形象,她们既是唐廷枢事业的支持者,又是其感情和心灵的慰藉,可以说正是这两个优秀的女性造就了一个杰出的男人。尤其是丹妮形象的出现,无异于使我们在那个封闭腐朽得发霉的时代闻到了一股清新的气息,看到一丝新的希望,并且留下对于高尚的男女之情的美好憧憬。

李鸿章无疑是《大龙脉》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但编导者在这一形象的塑造中没有沿袭以往电视剧中的老路,观众看到的不再是一位老态龙钟、老谋深算、老奸巨滑的政客,而是一位既有挽救大清颓势的雄心,又有救国的雄才大略,还有丰富的官场经验和老辣政治手腕的政治家。作为一个艺术形象而言,这一个李鸿章无疑更具有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当然,编导者也没有忘记对这一人物的批判,无论是在与慈禧太后和恭亲王、醇亲王的纠缠中,还是在与守旧大臣们的周旋过程中,都可以看出李鸿章自私和妥协的一面。特别是他几次为了自保抛出唐廷枢作为挡箭牌,更是暴露出了他的自私和绝情。这种处理方式既展示了李鸿章形象的不同侧面,也深刻地揭示了这位封建官吏的自私本性。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