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正确理解企业创新文化

2008-07-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余江李 华叶林 我有话说

企业创新文化主要是指服务于企业的创新活动和推动企业创新的各种制度的总和,它包括企业家及员工的创新精神、创新激励制度等一系列内在和外在制度。从发达国家一些成功企业的发展经验来看,创新取胜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些成功企业的重要推动力来自于其源源不断的创新成果,而创造这些创新成果的创新行为又

根源于企业本身独特的创新文化。因此,创新文化是现代企业成功发展的深层次原因之一。

我国正处在由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过渡的关键阶段,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是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创新显然是促成这个转变的重要前提。能否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关系到企业能否跟上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是决定企业前途和命运的重要问题,我国企业亟须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它不是简单的线性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包含若干因素的相互作用的系统工程。对于企业的创新活动来讲,企业创新文化是整个创新能力提高的关键,贯穿于企业创新活动的始终,是企业创新的根基。因为一方面,良好的企业创新文化是创意生长的土壤;另一方面,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也是企业生产过程中顺利实现产品与工艺创新的保证。况且,创新文化的实践意义更是促进创新成果转化的关键。所以,在此背景下,培育良好的创新文化,促进创新活动,对加快企业的升级转型,增强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企业在创新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如将创新文化理解为外在宣传工具而非企业的内在核心价值观,将创新理解为单纯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引进而非创新文化诱致的产物,等等。这些认识上的偏差阻碍了我国企业培育良好的创新文化,不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为此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深入认识:

1、企业家创新精神是企业创新文化的前提和基础。熊彼特指出,企业家是冒险事业的经营者或组织者,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创新。谢洛德认为,企业家就是梦想家,企业家就应该冒风险去实现梦想,在困境面前始终保持创新精神,不断创造新机。可以说,创新精神是企业家的本质特征。创新精神是指具有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的品质与风格,具有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信息和技能,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和进行发明创造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智慧,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开创新的局面。事实证明,企业家创新精神强,企业就充满生机和活力。也有研究表明,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对塑造企业创新的组织文化和气氛有着重要影响。富有创新精神的领导者往往会提供创新的方向,建立有利于创新的组织文化和气氛,鼓励个人的高度主动性,推行有效的多功能团队的协作和融合,促进整个企业的创新活动。

2、员工的创新热情是企业创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德鲁克认为,组织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使平凡的人能够做出不平凡的事。企业应重视员工创新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其成为企业创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让每个员工感受到市场的发展变化给企业发展带来的压力,并引导这种压力转化为创新的动力,发挥员工的创新热情,可以在为市场提供价值的同时让员工实现自身价值。对企业而言,经济进步很大程度上源于知识所实现的广泛而渐进的适应性发展,而这些渐进的适应性的发展基本上源于员工的渐进式创新,是基于经验积累的小的改进,是企业发展的持续动力。一个成功的企业应该是创新者的乐园,企业不仅要为员工提供极为舒适和宽松的工作环境,而且其经理层要鼓励员工积极创新,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做工作安排。对于企业的开发人员,应该鼓励其寻找市场、提出方案,使企业员工与新产品、新市场紧密联系。

3、着眼市场、面向顾客,是企业创新文化的保障。市场是创新的起点,只有把创新成果融入经济活动,实现经济效益,创新过程才真正完成。所以,创新的实质是创新成果与市场机会的结合,准确地把握这一结合,并成功引入市场,是创新成功的关键。因此,着眼市场的创新切入点是面向顾客的需求创新。需求创新是通过扩大市场的边界来创造新的增长,它立足于满足顾客需求,力图从顾客的角度挖掘更多的隐藏信息,调整产品定位,提高产品整体性能。这种将企业视线由超越竞争对手转向关注买方需求,跨越现有竞争边界,将不同市场的买方价值元素进行筛选并重新排序的做法,是蓝海战略的精髓之一,它比仅从传统业务中抢夺市场份额有效得多。因此,企业创新要根据市场提出的要求,带动研发人员的市场意识,让研发人员主动到市场和客户交流。需求创新不仅是创新成败的关键,也是创建创新文化的保障。现实中的许多企业都是着眼市场、面向顾客的典范。其创新是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创新,遵循“设计先行、技术跟上”的理念,更多考虑产品是否能够满足消费者自我表现和情感上的需求,立足于为消费者创造新的体验。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