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闽台合作:圆大学生创业梦

2008-07-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高建进 我有话说

创业培训走俏大学校园

7月22日上午,福建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培训处的张自强在办公室里对面前的一大摞表格进行统计,这是1000份针对参加“闽台合作大学生创业培训圆梦工程”学生的调查表。

“根据统计,100%的大学生对圆梦工程创业培训感到满意,其中有超过一半的人认为

很满意。”对这一调查结果,张自强觉得十分欣慰。

数天前,旨在提升福建大学生创业与就业能力的“闽台合作大学生创业培训圆梦工程”在福州启动,首批受训对象为福建农林大学的1000名大学生。由此,福建省通过率先引进台湾创业培训模式,开启了海峡两岸技能人才交流合作的新领域。

据了解,这次圆梦工程由福建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两岸金桥(福建)就业训练机构合作实施。师资主要来自台湾的优秀创业培训团队,培训对象包括有创业意愿的福建省大学毕业生和大学高年级学生。福建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厅长钟维平介绍说,类似这种引进台湾创业培训服务的模式在全国尚属首次。

“这样的培训很具操作性,对我们的启发很大。”福建农林大学交通学院05级的小肖这样说。他告诉记者,他班上大部分同学报名参加了圆梦工程创业培训,上第一堂课时,还有些同学迟到或缺席,但第二堂课就再也没有这种情况了。“因为课堂反响非常好,大家都不愿意浪费这样难得的机会。”

据了解,现在国内不少高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许多部门还会定期开展创业大赛,但由于这类培训大多侧重理论,和现实脱钩、没有形成系统,还远远无法满足大学生的需求。而这次两岸合作的圆梦工程之所以受欢迎,福建农林大学组织部长林和平认为,主要因为台湾老师侧重实战操作,让大家从案例中获得启发。“这样有针对性的创业培训,就减少了今后走弯路的可能。”

实战型创业培训受欢迎

庄老师是有着30多年从教经验的台湾资深培训专家。据他介绍,台湾的公共职业培训已有近40年的历史,目前岛内共有11家大型的职业培训中心,主要面向社会公众。由于起步早,与国际接轨紧密,台湾的职业培训理念比较先进,水准较高。

“针对这次福建大学生的创业培训,我们对师资进行了严格挑选。”庄老师告诉记者,这次圆梦工程的首批培训专家12人,都来自中国(台湾)青年创业协会总会,根据福建方面的需要,从该协会的400多位专家中筛选出来。他们都是兼有创业经历和培训经验的成功人士。

“这些台湾老师讲的主要是创业实例,很实在又很吸引人,启发性也较强,很受大家的欢迎。”福建农林大学蜂学院05级的小田这样说。像讲授“创业资金规划与管控”课程的黄茂景老师,不但是台湾青创总会的创业咨询师,还身兼一家企业管理顾问公司的总经理,“身经百战”的他总能让课堂上的同学们处于兴奋状态。

两岸金桥(福建)就业训练机构董事长孟昭旭介绍说,此次圆梦工程创业培训主要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由台湾老师讲授的核心课程,包括创业准备、经营管理、营销推广和人力资源等;第二部分是法律及政策指导课程,主要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银行、工商部门等有关人士就创业和就业中的政策法规进行指导;第三部分是创业对接活动,将组织两岸从事连锁加盟模式产业、创意产业、传统特色产业的企业,提供30至50个创业项目,与有意创业的同学们进行对接。此外,培训机构还将建立良好的训后辅导服务机制,包括开办网站,为培训学员设立数据库,开展定期回访,继续提供创业辅导和就业帮助等。

据福建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圆梦工程的目标是全年培训1万名大学毕业生。“计划通过培训,使学生培训合格率达到90%以上,经创业服务后,半年内开业成功率达到30%以上,且开业企业中,一年以上稳定经营率达50%;没有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力争再通过就业辅导,使他们的就业率达95%。”

大学生创业之路不会一帆风顺

圆梦工程第一部分的核心课程刚刚结束,不少洋溢着创业冲动的同学们就纷纷亮出了自己的“创业计划”。

福建农林大学的小曹同学在百度校园吧里提出要搞一个“桃花源休闲农业观光园”项目,立即得到了不少同学的支持和响应。“从上中学开始就一直坚守着自己投身农业的信念。创业很艰辛,搞农业的更不易,相信我会承续爷爷未尽的路,用双手去开辟农村的新天地!”小曹同学这样说。

对于大学生们的创业热情,有关人士在积极肯定的同时,也进行了冷静的分析。中国(台湾)青年创业协会总会创辅部主任杨坤鹏说,台湾有统计显示,学生创业的失败率高达90%。我们为学生做创业培训,绝不意味着上完课后,大家都去当老板,只是让大家接受最基本的创业知识和理念,从日后的生活、工作中寻找商机。

福建农林大学组织部长林和平也表示,此次学校与政府部门、培训机构联合开设创业培训班,并不期望学生马上去创业,而是成为“种子”,过三五年后,这些具备基本创业知识的学生中,或许就有一部分人成为“老板”。

有关人士认为,大学生创业过程中,仅靠个人力量还太单薄,政府、高校,甚至企业都应该发挥各自的作用。各大高校应普遍开设创业课程,让大学生随时获得学习机会;政府要将针对大学生创业的减免税费、小额贷款等优惠政策落到实处;企业要积极提供创业机会。

孟昭旭认为:“从梦想到现实,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这对于参加圆梦工程创业培训的大学生们来说,是一个应认真思考并把握的问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