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东方体育文化之魂

2008-07-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崔乐泉 我有话说

弄潮游泳与跳水是从人类生活实践中转化出来的另一类体育活动形式。东周时候,南方各国都提倡水战、舟战,所以水上兵士训练成为一项重要内容。现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件《宴乐渔猎攻战纹铜壶》,壶壁上就有一幅雕刻兵卒在水中进行游泳的画面,其中人与鱼共游的情景是非常有特点的,有的像自由泳,有的像蝶泳,整个画面

给人以清新的感觉。秦汉南北朝以后,游泳活动得到了进一步推广。北方以及西北地区都非常流行游泳活动,敦煌莫高窟257窟就有一幅很典型的壁画――《弄潮游泳图》,画面中四人游姿跟现在的游泳姿势基本一致。在南方,游泳主要集中在端午节举行,地点主要集中在钱塘江,而且规模很大,受到了众多民众的喜爱。唐代著名诗人李益,曾经写过这样一首五言诗:“嫁与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朝有汛,嫁与弄潮儿”。就是说一个商人遗弃的妻子,竟然嫁给了一个在大海中弄潮游泳的好手。这说明弄潮游泳的健儿已经成为当时的“体育明星”,并受到了人们的尊敬。

宋代的弄潮游泳还是以南方的浙江之潮为主。当时钱塘江之潮,在全国都是有名的。南宋词人辛弃疾,曾经把当时在南方弄潮游泳的壮观景象用一首诗来表达:“吴儿不怕蛟龙怒,风波平步,看红旗惊飞,跳鱼直上,蹴踏浪花舞。”游泳健儿在水上活动的场景跃然于纸上。到了明清,游泳在全国各地已比较普及,在西藏的布达拉宫就绘有一幅当时游泳的画面,反映当时的人在水中游泳、跳水的情景,非常形象。

北魏弄潮游泳图壁画 (甘肃敦煌莫高窟第257窟壁画)

与游泳有关的活动形式还有跳水。跳水在古代也叫“扎猛子”,它主要是流行于民间。到隋唐时期,随着游泳技术的改进,跳水的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宋代曾经出现了一种叫做“水秋千”的跳水活动,就是在大海当中的船上竖两个很高的竹竿,竿上扎上秋千,当跳水者荡到跟秋千的横梁齐平的时候,突然一个跟斗从秋千上跳入水中。由于这种方式非常惊险,而且具有一定的高度,所以它要求运动员不仅要有高超的技艺,同时还要有一定的耐力和勇气。但是从整体上来说,这种跳水毕竟是民间的一种活动,到了20世纪30年代,随着现代西方跳水运动传入中国,竞技跳水运动才在我国缓慢地发展起来。

古代冰雪运动在隋唐时期就已经存在了,而且是北方的少数民族首先进行的。在当时东北地区的女真族曾经发明了一种竹马滑冰,人踏在竹马上,手执一根曲棍,向前滑行,这是最早的一种滑冰方式。《隋书・北狄传》曾记载了距今一千四百多年前,大兴安岭的“室韦人”“骑木而行”滑雪的情景,即脚踏在两个滑板上,相当于现在的雪橇,进行滑雪。从宋明以后,冰上运动更为兴盛。据文献记载,明熹宗五年(1625年)正月初二,东北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在太子河上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冰上运动会,其中第一个项目是冰球,然后是花样滑冰表演。当时规定,凡是冠军获得者赏银二十两,亚军十两,这是中国历史上有文献记载的第一次冰上运动会。

清代,满族人把一些冰上活动带入内地,并规定每年从全国各地选拔近千名“善走冰”的人入宫,每年从冬至到三九,在太液池(现在的北海和中南海)进行训练和表演。当时的画家金昆、程志道曾把这个壮观场面绘制成了一幅《冰嬉图》。从《冰嬉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表演有花样滑冰的金鸡独立、哪咤闹海,杂技形式的弄幡、爬竿、冰上射箭、冰上踢足球等等。这都是当时滑冰表演的体育项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比现在的花样滑冰还要丰富得多。

在我国古代的驾驭技术中,包含了许多御车运动的技术因素。因为要使用车马,就必须掌握驾车驭马的本领。因此早在周代的六艺教育中,就有了专门教习驭马驾车的内容,出现了一项独特的体育活动――御术。

据《周礼・地官・保氏》记载,早期的御术有“五驭”:一为“鸣和鸾”。指挂在马车轼木上的和铃与挂在衡木上的鸾铃,在驭手驾马行车之时,和铃与鸾铃发出轻快而有节奏的振荡声。铃声不乱,表明驾车马的步伐整齐轻快,说明驭手控马有方,驾术高明。二为“逐水曲”。指驭手驾车能适应复杂危险的地形。河流弯曲多变,驾车傍水流而行,路势屈曲,驭人要能得心应手地控驾车马,使之快速前进,而又不至于陷入水淖,这就必须具备高超的驾驭技术。三为“过君表”。培养驾驭手立身做人的品德。车滚马腾,飞奔驰骋,人之情性容易浮躁不端,丧失基本的礼节和品德,因此要以在国君面前通过的特殊礼仪培养驭手。四为“舞交衡”。交衡系指十字街口。驾车穿街过巷,车辆相汇,人流相交,车人相傍,穿梭前行,如入无人之境,但又不能横穿乱撞。五为“逐禽左”。这是第五种驾驭技术的最高境界,也就是驭手驾车在田猎、征战中,要尽可能把猎兽鸟禽乃至步行奔走的敌人驱赶到车马的左方,好让车上的弓箭手开弓射物达到最佳角度,这是田猎和实战的需要。现代西方国家的贵族们,虽已有现代化的猎枪围猎,但仍要求骑手把野兽驱逼至马匹的左前方,进入最佳射击角度。这其实就是“逐禽左”的驾驭技术在当今马上活动的留存。

秦汉时期,由于马车在社会上还起着较大的作用,因而驾驭之术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后来,随着骑术作用的逐渐扩大,马车的作用日渐消弱,御术也在魏晋以后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清金昆程至道福隆安《冰嬉图》卷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马术活动在中国古代主要包括赛马和马戏等。在内蒙古乌拉特中旗的岩画中就发现了史前的赛马,在郑州出土的画像砖上,也发现有《赛马图》,这是很典型的描绘赛马的资料。除了赛马,马戏表演同样惊险绝伦。在汉画像石、画像砖以及壁画、漆画当中曾经留有下了无数著名艺术家对当时马戏的精妙刻画。如在山东沂南出土的汉画像石中,就有描绘大型百戏的一石刻图案,其中小孩表演的马戏形式,非常惊险,堪称中国古代技巧史上的绝技。到了明清,马术表演除了在民间流行,还成为军队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清宫画家郎士宁曾经描绘了一幅反映清军进行马术训练的《马术图》,表现了清军在马术训练当中的各种动作、各种方式,非常引人入胜。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