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守卫“底线”

2008-07-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昱桦 我有话说

人生于世,无论为官、做人还是做事,都有一条底线。这条底线,是不能也不允许逾越的。不幸的是我们的世界里很多人因为个人欲望,以种种“身不由己”的借口越过了这条底线。越过了这条底线的结果会是什么?作家李鑫在长篇小说《浮沉》中为我们作了精彩的诠释。

《浮沉》的主题是欲望和底线的碰撞,作家的个人情感

无论以何种方式表露都会影响小说表达主题的流畅和自然。李鑫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通篇小说中我们只是看到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作者将个人情感完全隐蔽,以客观的态度让人物的命运随着个人种下的因果路线自由前进,产生自然的结果。需要解释的是何谓“因”、何谓“果”。在《浮沉》中,“因”是欲望,是超越我们思想控制的欲望,就像一列脱节的火车,在失控的轨道上高速奔驰,随时存在颠覆的危险但又不是在你想像的时刻发生。而“果”是那列“欲望”的火车毁灭后,我们面对自己毁灭的灵魂目瞪口呆不知道如何救赎的结局。当然,李鑫也没有刻意地为故事而故事地去安排“因”和“果”,而是在故事开始的时候,“因”和“果”就像月老的红线已经拴上,开始和结束都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最终我们忘了作者,只记得故事中的人物在那里笑和哭或者欲哭无泪。故事中的每个人物都在为自己的开始收获着自己的结果。而逾越了底线的人们,我们甚至可以听到这条底线切割他们灵魂时来自灵魂深处痛苦的呻吟。

《浮沉》的故事精彩四射,折射出李鑫显然是一个编织故事的高手。《浮沉》中的故事精彩之一是情节取胜;精彩之二是细节取胜。

《浮沉》的情节精彩之处在于每个情节都有独到之处,一旦阅读,就不愿释手,而结构的巧妙使情节常常在峰回路转之间让人留连忘返。看到关键节点,会不由想接下来事件会如何发生,会不由假想故事的进展方向。结果却出人意料,根本不是自己想像的下一步,但远远比自己想像的结果更合理、更出人意料、更吸引人。更让人感慨的是,作者一开始看似不经意的伏笔几乎让我们忽略,直到后面伏笔从情节中不动声色出现,我们才恍然,才欣然,才释然。

《浮沉》情节的精彩,更多的应该得益于细节的不凡。《浮沉》在细节的选材上可谓精挑细琢,匠心独运。《浮沉》中的细节,一眼看去,都是我们十分熟悉的来自生活中的人和事,好像我们都知道,都听说过,不同的是我们在《浮沉》中看到的细节都是我们在生活中听到和看到的人和事中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细节。这些细节会让我们在阅读过程中自然产生共鸣和会意的快感。

一般来说,此类题材的作品在阅读过程中常常会让人感到沉重,但《浮沉》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浮沉》轻松、诙谐,某种程度甚至有轻度黑色幽默的笔触使阅读变得轻松,这样,当一些残酷的情节出现时,我们也能够接受并且不影响我们的思考。不仅如此,《浮沉》非常生活化的语言和细节使我们在阅读时有如置身其中,享受着阅读的快感。

而在逾越底线之后可能出现的结果,《浮沉》中几对夫妻的婚姻关系给了我们特别的启示。《浮沉》中的几对夫妻在生活中都做了逾越夫妻关系底线的事――性的背叛。而背叛的结果或者说逾越底线的结果是“损人不利己”――夫妻双方都受到了毁灭性的伤害。《浮沉》在夫妻生活中关于男人和女人的感情纠葛的叙述显得有些“狠”――逾越底线的夫妻都要为自己的放纵付出沉重的代价。性的背叛和放纵必然受到相应的报复和打击,也就是在前面说过的“因”和“果”的关系。于是我们不难看出《浮沉》在性的背叛上对“果”下笔之“狠”的目的是告诉我们要珍惜夫妻关系,“千年修得共枕眠”,夫妻之情,弥足珍贵。

《浮沉》耐心地将人生各种逾越底线的故事一一叙述给作者,又将越过这条底线的后果清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其实就是要告诉我们,任何人,只要你是社会人,都应该守卫底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