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一块短板”到“一股热潮”

2008-07-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斯敏采写 我有话说

“这么多新鲜玩艺儿,以后得空我就来,咱也健健身,赶赶时髦!”抚摸着村里“文化体育中心”的各色健身器材,宋大妈笑得一脸满足。

今年6月29日,宋大妈所居住的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刘一村告别了没有村民体育活动中心的历史,至此,北京市3957个行政村100%配建了全民健身设施,实现了全覆盖。

北京

只是全国的一个缩影。在全国其他省区,搭乘着“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的快车,很多农村地区陆续有了水泥灯光篮球场、门球场,有了器械齐备的健身房,一场农村“体育设施空白地带”的消灭战,在中国农村迅疾铺开。

从县到乡镇,再伸入村庄,随着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我国农村体育工作重点逐渐下移。全民健身热引燃了新时代农民的激情,他们的生活因运动而精彩。

回顾过往,农村体育曾是我国群众体育工作的一块短板。基础薄弱、场地设施不足、活动单一……近年来,一系列政策措施陆续出台――

2005年,国家体育总局结合新农村建设战略,提出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以行政村为实施对象,以小型公共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为重点,把场地建到农民身边,构建农村体育服务体系;

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全国人大十届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将“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列为今后五年的任务;同年7月,“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被列为新农村建设重点工程之一。

很快,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全国启动。截至2007年底,中央财政已投入资金2.8亿元,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5000个;2008年,中央财政将投入资金6.2亿元,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4万个。到2008年底,中央和地方总投入资金将超过26亿元,全国将建成87000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十一五”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规划》里提出的标准是,每个村建设1片标准篮球场,配置1副篮球架和两张室外乒乓球台,到2010年完成10万个行政村农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使1/6的行政村建有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受益人口达到1.5亿左右,现在看来,进展是顺利的。”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司长盛志国说。

在国家级贫困县――广西天等县华隆乡龙密屯,不到90户人家却有83张各式乒乓球台,屯子里的“乒乓球赛”已经成了全自治区的知名品牌;在河南,农民篮球邀请赛已举办五届,“农民NBA”越来越红火;在江苏,大部分乡镇每两三年就举办一次运动会,数千名运动员参加,被称为“乡村奥运会”……正如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局局长吴玉斌所言,“农民有自己独特的娱乐方式。瞄准兴奋点,因地制宜举办特色活动,才能调动农民过把健身瘾”。

全民健身热引燃了新时代农民的激情,他们的生活正因运动而精彩。(资料照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