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我们对北京奥运满怀期待

2008-07-3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凌云 我有话说

7月26日下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电视演播厅,一场别开生面的“我盼奥运”外国人汉语演讲比赛在掌声与笑声中进行。从初赛、复赛脱颖而出的不同国籍的15名选手,通过自己的故事和感受,表达了对北京奥运会的期盼

之情。赛后,记者采访了部分获奖选手。

“我们魂牵梦萦的奥运快来了”

奥林匹克热浪即将席卷每一个热爱体育与和平的人。来自五湖四海的外国友人与中国人民一道,对北京奥运满怀期待。

来自加拿大的获奖选手安仁良是相声名家丁广泉的“洋弟子”,说起汉语来京腔京韵,时不时还会抖个“包袱”,让人忍俊不禁。“中国人对奥运的热情那个高,个个都像福娃里的欢欢,就是那个脑袋冒火的主儿。它源自敦煌壁画中的火焰,这设计简直‘盖了帽’了!”他幽默地说,“这些天,就连路边锻炼的大爷大妈们,也个个像刘翔一样热衷奔跑。这奥运会太火了!你想不高兴都难。要是你以前没来过北京,一下子感受这火热的温度,肯定会被‘烫’着。”

赫亚姆是来自巴基斯坦的留学生,一个热情而富有活力的小伙子。“我们魂牵梦萦的北京奥运快来了!奥运圣火传至巴基斯坦时,由中国援建的真纳体育中心见证了这神圣的时刻,我们的总统穆沙拉夫完成第一棒接力,我很羡慕他。我也想成为连接中巴友谊的小桥。”

苏格兰的戴德基对“鸟巢”格外钟情,他的理由是:在北京,就一个;在中国,就一个;在亚洲,就一个;在世界,独一无二!小松佑佳是一名13岁的日本女孩,她最期待在奥运会上看到日本第一位打进NBA的田卧勇太和日本乒乓名将福原爱。

奥运舞台上的“洋演员”

奥运因不同国家的参与而精彩。在服务和参与奥运的队伍中,有一群远道而来的外籍人士,他们称自己是“奥运舞台上的洋演员”。

尤里・宜刘新来自俄罗斯莫斯科,他学习汉语36年,在北京工作已10年。作为火炬手,尤里在兰州完成了一段50米的火炬接力。虽然很短,但尤里视之为“生命中最重要的50米”。“当时,我觉得手中的火炬沉甸甸的,因为它承载了中国人百年的奥运梦想,凝聚了俄中半个多世纪的友谊。”谈到俄罗斯代表团时,他说:“希望他们成功。但奥运的精神就是参与,金牌不是第一位的。”

来自孟加拉国的穆拉德现为中央美院讲师,他参与设计了天安门广场的导向系统、残奥会标志、奥运二级标志等。最令他自豪的是,为中国国家花样游泳队设计了比赛服。穆拉德欣赏先知使者默罕默德的一句话: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能成为北京奥运的幕后工作者,感觉很幸福。”他乐呵呵地说,“我可是中国的女婿噢!我娶了个漂亮的中国媳妇,我们都愿意为奥运做点事。”

热爱中国的“体育迷”

罗马尼亚的张娜是一个中国传统体育迷。她对中国北方的民间运动抖空竹很感兴趣。“三国那会,曹植就写过一首诗叫《空竹赋》。到了宋朝,宋江也写过‘一声低来一声高,嘹亮声音透碧霄’的诗句。空竹现在已经传遍世界各地,还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说起抖空竹,张娜如数家珍。

来自韩国的严马太是个地道的武术迷。他了解中国就是从中国功夫开始的。“李小龙、成龙、李连杰,都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他自信地给记者介绍道,“中国拳有:炮拳、查拳、少林拳,飞拳、宿鹤、劈挂拳,通背拳、孙膑拳、白眉拳……”这些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热爱令人惊叹。

毕业于圣彼得堡大学汉语专业的安娜是CRI俄语部的专家。“奥运会上,如果俄罗斯队和中国队交锋,我会给我的祖国加油,也会为我的第二故乡――中国喝彩。得多少金牌不是最重要的,赛出风格、赛出水平更重要。”她开心地说,“我热爱中国,我乐意通过自己的节目把中国的发展告诉俄罗斯朋友。”

(标题书法:沙英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