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听乐与鼓掌

2008-08-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强力玮韧 我有话说

国家大剧院首个国际演出季里,世界各地的知名乐团、演奏家接踵来华献艺;国内的音乐院团、音乐家也一一登台。在进入音乐厅之前,部分听众仍感到困扰,那就是鼓掌问题。

大型的交响套曲以及部分有内在联系的组曲等,在演奏中间不要鼓掌;而各自无关的独立作品,则无此约束,这已成为欣赏古典音乐的惯例。由

于我国和西方欣赏习惯各不相同,有时好意的热情鼓掌会招致演奏家或指挥家的不满和反感,甚而影响演出的整体效果。记得有一次,布拉格交响乐团来大连演奏《自新大陆》,当奏至第二乐章中部高潮时,掌声响起,指挥立即收棒终止了演奏,待掌声停下后,竟跳过余下部分直接进入第三乐章,出了“弦断新大陆”的笑话。另一次荷兰室内乐团演奏维瓦尔第的《四季》,四个乐章竟被掌声打断了八九次之多,弄得演奏家们一直举着弓子不敢放下来(放下就要鼓掌)。

与大连相比,北京的听众则显得热情不足而谨慎有余(可能和鉴赏水平较高有关)。我们在北京碰到过这种情况,有时音乐会上几个乐曲本无关联,一曲完毕场内也无掌声,直到演奏家站起行礼,听众才恍然鼓掌,显得过于谨慎。在祖宾・梅塔与以色列爱乐乐团北京2008新年音乐会上,我们高兴地看到,除《自新大陆》第三、四乐章间与《蝙蝠序曲》结尾处,有个别听众鼓掌不当外,其它单乐章序曲和舞曲等皆得到既适时、适度,又充满热情的掌声。特别是《自新大陆》表现乡愁的第二乐章结束第三乐章开始之前,整个大厅一片寂静,听众沉浸在思乡怀亲的乐思中,表现了很高的音乐素养,显示了高水平演奏与高水平欣赏的相得益彰。

鼓掌不仅是一种经验和技巧,更是一种听乐素养。它不是靠看书、听讲解可以获得的,要靠长期欣赏、积累鉴别,才会成为“有修养的听众”。当然是否有修养并非只表现在鼓掌上。比如演奏中不能入场,入场后不得喧哗、不开手机、着装得体等,也都是必须的要求。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转播每年一度的“欧洲音乐会”,我们常可看到一些外国朋友几乎是在屏着呼吸听音乐的,待一曲奏完,才捂着嘴轻咳几声。当然随着时代的变化,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听古典音乐,也会在观演方面有相应的改变和松动,但都必须充分尊重艺术和艺术家,不能超出一定的限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