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御生堂中医药文物展使伦敦人兴奋

2008-08-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伦敦记者 郭林 我有话说

位于伦敦市中心的英国皇家医学会无疑是英国医学界的橱窗,到这里展示成果、交流切磋者不同凡响。在7月27日至8月2日在这里举行的英国中医药周活动中,作为活动主要项目的“御生堂中医药文物展”,以其珍贵丰富的展品充分反映出中医药的悠久和神奇,引起很多英国人驻足并饶有兴趣地观看。

北京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

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承办了此次文物展览。馆长柏杨向记者介绍,本次文物展是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第一次到海外展览。博物馆拿出了530余件中医药文物参展,数量占到该博物馆藏品的四十分之一。其所属时期始于夏商,止于清代,历时三千多年。它们全部是博物馆的精品,约有三分之二的文物从未在国外展出过。例如本次展出的商代的甲骨、汉代的木简、传世的明代金针、康熙年绢本针灸挂图、乾隆皇帝御题的匾额。不少文物印证了当时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被专家学者认为是最珍贵的医药文物。

28日当天,记者看到,不少英国人和华人华侨对展览表现出浓厚兴趣,在展品面前长时停留,仔细观看。而在周末27日的预展上,前来观看者更多,一些观众在看完展览后难以掩饰自己的兴奋,认为通过观看御生堂的展览,他们对中医药有了全新而丰富的认识。一位英国观众说,他也去看过大英博物馆的秦兵马俑展览,与兵马俑相比较,中医药距他更近。在大英博物馆他只是观赏展品,而在这个展览上他了解到中医药的养生和治疗知识,这些知识与他和家人的关系更密切。他希望多展览几天,让更多的英国人有机会观看。

北京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是由中国国家文物局批准成立的首家民办中医药博物馆。御生堂始于明万历36年,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曾出过两名御医。乾隆皇帝曾亲笔御书“御生堂”匾额,赐给御生堂第七代传人白凌云。从明代到清朝末年,御生堂兴盛近300年。上世纪80年代后,由白氏后人恢复创立了御生堂老字号,并创办了博物馆。中医药周活动的主办方之一、英国查尔斯王子基金会曾到华考察,对御生堂非常感兴趣,认为中医药可开发和利用的价值很大。英国方面同时认为,近年来中国曾在英国举办了多次文物精品展览,极大丰富了英国民众有关中国历史的知识。现在,能够再次举办一个重要的中国中医药文物展,追溯中国为世界创造的灿烂医药文明发展史,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

专程从北京来英国参加展览有关活动的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此次文物展是中英两国医药文化工作者经过一年的筹备举办的一个大型中医药文物展。王国强说,此次展览不论在展品数量还是文物价值上都堪称在英国举办的中国医药文物之最。北京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将馆藏的500余件医药文物珍品集于一堂,力求在中医药历史文化、医疗技术、汉民族养生治病习俗和辩证施疗的哲学思想上反映中国中医药的精湛医术和治病救人理念,以历史的文物来证明中国中医药的悠久和神奇。

近年来,中医在英国获得了较快发展。目前,英国公众对中医药的兴趣越来越浓,现在每5名英国人中就有1人曾经尝试过中医药。不过,中医同时面临着在国际化中的规范和保持水平的问题。对本次英国中医药周活动,英国议会跨党派中国小组主席查普曼曾表示,相信中医药能够在现代化、规范化以及中西医结合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在英国树立良好形象,赢得广泛赞誉。查尔斯王子基金会认为,目前英国正着手推进中医药的立法进程,今年举办“中医药周”正逢其时。

中医药活动周及御生堂展览的主办方希望,他们的努力能够在英国传播中国的健康观念和中医文化,展示中医药历史和当代中医药成就,加强中英两国之间的中医药合作与交流,让英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更加了解中医药,正确应用中医药。中国驻英国大使傅莹在中医药周活动正式开幕日专门观看了御生堂的展览。她认为,中医药周将进一步加深英国公众对中医药的了解,促进中医药在英国的健康发展,使更多英国公众从中获益。

柏杨馆长说,中国中医药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唯一有着完整文字记录的传统医术,而且至今还在13亿人口的中国发挥着重要作用。他希望展览使英国民众对中国中医药有所了解,为中英两国医药文化交流搭起一座桥梁。

(本报伦敦7月31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