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7月31日电北京日报高级记者李培禹新闻创作与写作30余年的心血结晶《笔底波澜》日前由同心出版社出版。文集精选了作者从一个大学新闻系学生到报社记者、主任记者、高级记者不同阶段的部分新闻精品。其中《我写“农民坐飞机”》、《白鸡是怎样“飞”向全国的》、《我谈独家新闻写作》等既
位资深编辑对自己30年职业新闻生涯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的真切感悟。作品更渗透出作者在记者与作家不同道路上的追求,选入的报告文学《走进焦裕禄世界》、《浩然在三河》等曾引起读者热烈反响。著名作家陈祖芬为该书作序。(一文)
[值班总编推荐] 文化从业者不妨主动下沉到大众场域
[值班总编推荐] 生物圈保护区——打造人与自然和 ...
[值班总编推荐] 从朱熹的“理一分殊”看不同文明 ...
影片《完美的日子》:于平凡日常中打捞诗与远方
平山的故事,为观众带来了一些深刻的启示:生命的意义从不在功名利禄的堆砌,也不在波澜壮阔的经历,而在用心感受每个日常瞬间的美好;人生未必需要轰轰烈烈,于平凡之中,照样能寻得属于自己的幸福与诗意。【详细】
舞剧《英歌》:传统根脉上的先锋实验与地域奇观
《英歌》在尝试拓宽民俗舞剧的边界,进行深度的传统当代表达,这种勇气是值得肯定的。它可能引发热议,留下强烈的视觉印象,商业上取得成功,但其对母题的开掘深度和文化元素的融合程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详细】
动态海报:一江水的颜值回升
2025年,光明网策划推出“理响中国·薪火‘燃’青春”系列融媒体报道。【详细】
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本期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讲师杨颖兮解读“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详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