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杨晓升记者计亚男)近日出版并在全国上市的《北京文学》2008年第8-9期合刊,刊出了新华社记者朱玉撰写的《天堂上的云朵――汶川大地震,那些刻骨铭心的生命记忆》的长篇报告文学。它不是走马观花的应景式采访,而是深入重灾区与灾民一同经历生死、感受灾难的真切体验;它不是对灾难
单颂扬,而是饱蘸激情与血泪,将笔触直抵读者心灵――对人类在重大灾难面前的共同困境:生与死,善与恶,美与丑,与此同时对重大灾难面前人生价值、生活意义进行追问与反思。
[值班总编推荐] 校内冲突就呼吁关校门是借题发挥
[值班总编推荐] 习近平委托中央组织部负责同志向 ...
[值班总编推荐] 沈志远:在“小小的周刊”上尽一 ...
天坛琴之声民乐团:打破审美隔阂,让民乐回到大众中去
从晨光微露到夕阳西下,天坛的古柏见证着这支银发乐团的坚守。他们用布满老茧的手弹奏岁月,用永不褪色的热情对抗时光。在这里,年龄不是隔阂,专业不是壁垒,唯有对音乐和传统文化的热爱才能吟唱出生活的诗意。【详细】
刘巽达:从“濮存昕眼中的上海文艺”说起
【详细】
共同富裕视域下产业惠民的新模式
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是推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也是强化县域经济内生动力的重要途径,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详细】
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的叙事逻辑
在“伟大、光荣、正确”话语的历史叙事、价值叙事和理论叙事中,中国共产党彰显了百余年奋斗成就,表达了奋斗的初心使命,也在奋斗中实践了真理力量。【详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