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医科普创作需要规范

2008-08-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 温长路 我有话说

本期关注养生保健类图书

在图书市场日益繁荣的今天,养生保健类图书更受读者青睐,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保健类图书,许多读者不知如何选择是好。

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中医药文化分会秘书长温长路说,从

对当前医学科普市场状况的分析不难看出,市场上医学科普著作的数量不少,真正属于中医的不多;打中医旗号的不少,真正能反映中医特色的精品不多;少量的中医科普书籍又因缺乏通俗性、实用性、可读性而受到读者的冷落。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出版现状?温长路分析了个中原由。

近年来我国医学科普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科普创作出现了由凉到热的发展过程,一大批科普作家和科普作品如雨后春笋,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出版热,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是医学科普的主旋律。但与社会的发展进步和群众对中医的需求相比,中医药科普宣传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中医学是由预防保健体系和疾病治疗体系共同构成的完整学科,预防医学是中医的强项,譬如在治未病、食养食疗、运动健身、抗衰老等方面都广有建树,这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被公认的。可在实际社会生活和医疗卫生领域中,中医的这些作用正在被淡化,中医的这些法宝或被改头换面,或被取而代之,中医的预防保健体系逐渐失去了应有的位置。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现代医学飞速发展的步伐客观上对中医的预防保健体系产生了排斥,另一方面是中医人自己对话语权重视程度的减弱和不能有效的把握。从对当前医学科普市场状况的分析不难看出,市场上医学科普著作的数量不少,真正属于中医的不多;打中医旗号的不少,真正能反映中医特色的精品不多。一些中医专家对需求对象的要求缺乏必要的了解,对科普创作的手法缺乏必要的研究,致使不少科普图书使用的是艰涩难懂的学术语言、表现的是不好接近的专业面孔,因缺乏通俗性、实用性、可读性而受到读者的冷落。加上市场经济运行模式下,一些为追求过快利润增长的短期行为和近年来学术上表现出的浮躁风气,是造成医学科普市场混乱的原因。

另外,在如何规范出版管理的问题上也存在一些漏洞,部分不是医的人写医、不懂医的人论医,使一些宣传内容出现了以博代约、以叶障“木”、以偏概全、以讹传讹、以假乱真的倾向,对人民群众正确接受预防保健知识和健康养生指导产生了一些误导。在一定时期内,科普热中出现一点混乱是可以理解的,或者说是不可避免的,但随着人们对健康认识的成熟,需要我们做出准确的回答,老百姓的健康到底应该相信谁的问题不能再含糊下去了。

科普作品是向人民群众宣传和推广科学知识的,是面向民众进行普及教育的,向他们传递什么和如何传递至关重要。

首先,科普创作要突出学科特点。中医科普自然应当姓“中”,要把中医的基本防病治病知识、中医的养生保健之长,特别是有关中医体疗、食疗、心理疗法等介绍给读者,同时要结合现代科学的先进成果,包括现代医学,吸收现代科学的研究精华,丰富科普作品的时代感,从多侧面证实中医的科学性。

第二,要宣传科学观点、科学意识。由于市场经济运行下一些为追求过快利润增长的短期行为在出版、发行领域的影响,出现了部分背离医学科学的劣质产品,宣传唯心主义的东西,甚至是明显带有封建迷信的东西。例如把气功说得玄而又玄,把算命说成是科学预测等。对于这种企图与科学鱼目混珠的害群之马,不能以“不同学术观点的争鸣”为由替他们开脱。但是对于中国古文化中一些尚有争议或尚未被认识的问题,要持慎重态度,不能盲目传播。

第三,不能把一家之言当作真理去传递,对一些药物、食物的夸大性宣传,也应当引起警惕。

中医科普有广阔的文化市场,这不仅是因为中医几千年来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使中国人民得到它的恩惠而对其深信不疑,而且取决于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离不开中医的参与,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离不开中医的存在。那么,处于传播中医药文化知识最前沿阵地的中医科普,自然就大有用武之地。对于如何开拓中医科普文化市场的问题,除了国家的政策导向之外,关键就在于中医科普界自身的本事。

近年来我国中医药科普界出现了一批活跃的创作队伍,而且还出现了一些名家,中华中医药学会还先后命名了一批为传播中医药知识做出贡献的健康信使、优秀科普专家等,这是十分可喜的事情。但对于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来说,从总体上看这支队伍还显得非常弱小。要振兴中医大业、普及中医药科普知识,就必须动员更多的致力于科普创作的后来者参与到这支队伍中来。中医药科普的主管部门和相关学会要搞好调查研究、组织协调工作,团结全国的科普专家,下更大力气,尽快把中医科普工作推向一个新台阶。要充分利用专家资源,通过组织、推荐、论证等多种手段,为科普创作铺路、搭桥、把关。要进一步加强与媒体的联系和合作,推出一批权威性的讲家、写家、评论家,推出一批为读者喜闻乐见的健康产品,逐步解决目前医学科普市场存在的养生书籍多,不知读哪家;健康知识多,不知信哪家;专家讲座多,不知听哪家的无序局面,解决群众“健康知识到底我信谁”的疑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