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迎四海宾朋 享人类盛会

2008-08-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付小悦 我有话说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连日来,北京天安门广场文化艺术展演活动精彩纷呈, 这是指挥家在指挥2008年国际大中学生乐团进行精彩演出。本报记者刘新武摄

熊熊的奥林匹克圣火,重又来到北京。奥运历史上路程最长、覆盖地区最多的这次“和谐之旅”圣火传递,从4月1日启程,拜访了五大洲的19个城市,穿越了神州大地,一路历经风雨彩虹,一路点燃奥运激情,从春天走到夏日,终于将要抵达这次旅程的终点。

圣火将穿过古老的天坛,穿过庄严的天安门广场,奔向那座用钢铁搭起的著名现代建筑“鸟巢”,在8月8日,那个全球瞩目的夜晚,点亮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主会场的火炬,开启那个“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盛大节日。

盛会将如约而来。烟花将绚烂天空。激情将奔放城市。五洲四海的朋友已经来到,和北京,和13亿中国人,和全世界热爱奥林匹克的人们,等待着这一刻的到来。

地铁里,几位志愿者成了乘客目光的焦点。“马上就要开幕了,怎么样?”年轻的笑脸绽放如花,伸手做出了“OK”的手势:“WEAREREADY!”是的,北京准备好了,中国准备好了。迎四海宾朋,享人类盛会!

从百年前的“奥运三问”到今天的奥运东道主,中国用梦想、奋进、热情、决心,讲述中国的奥运故事

19岁的李若晨仍然会每天按时来到天安门广场前的奥运倒计时牌前,举起手中的相机。365天风雨无阻,365个奥运倒计时牌的瞬间,这个普通的中国青年,用自己的方式来迎接奥运。

而此刻,倒计时即将变成进行时。

一起倒数,并重新回味那些跟奥运有关的时光。

中国的奥运故事,该从哪里说起呢?

往事历历。欢呼与泪水,镌刻在2001年7月13日的激情之夜。奥林匹克选择了北京,长久的等待化作顷刻间喷薄而出的激情,点燃了中国的夜空。一位经历了那夜狂欢的市民说:“我情不自禁地走出家门,汇入人流涌向天安门广场,至今我仍然清楚地记得那沸腾的喜悦和热烈的期盼。今天回头想一想,为什么那么激动呢?因为我们感到,我们走向了世界;因为我们感到,世界拥抱了我们;因为我们感到,明天充满了希望。”

责任与汗水,浸润了七年间每一个为筹办奥运而努力的分分秒秒。2001年12月13日,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即北京奥组委正式成立。2003年8月3日,“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的会徽在天坛祈年殿发布。2003年12月,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国家体育场开工奠基。2005年6月26日,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发布。2005年11月11日,开幕倒计时1000天,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亮相。2007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2008年4月18日,“鸟巢”正式亮相。7月20日,北京实行交通限行,正式进入“奥运时间”。7月27日,北京奥运村正式开村,敞开怀抱迎接世界。

或许,在这回溯的时刻,我们的镜头应该拉得长些,更长些。

――1993年9月24日,中国第一次申奥惜败,但中国人民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向往依旧。

――1984年7月29日,洛杉矶奥运会,许海峰赢得中国在奥运会上第一枚金牌。

――1979年,改革开放的第二年,中国恢复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

――1932年,中国运动员刘长春只身前往参加洛杉矶第十届奥运会,向奥林匹克运动宣告了中国的存在。

――一百年前,《天津青年》杂志发出沉重的“世纪拷问”:中国何时能派一名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能派一支运动队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能办一届奥运会?

中国终于为这“世纪拷问”交上了圆满的答卷。2008年7月29日,北京奥运会倒计时十天之际,一台“百年圆梦”的文艺晚会上,刘长春的后人向天而呼:“爸爸,圆梦啦!”亿万观众泪湿襟袖。

中国与奥林匹克的故事,就是如此曲折,又如此动人。而此刻,这故事将掀开新的一页,并继续讲述下去……

从红墙碧瓦的故宫到钢筋骨架的鸟巢,这是北京古老与现代姿态的精彩融合,也是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文明的激情对接

“什么是你的模样?/在早晨中午?/在夜半黎明?/我知道你是多角度多层次/丰富一如颜料盒/红色涂满了黎明/黄色涂满了黄昏……”在一首《奥运来了》的诗歌中,诗人用深情的文字描绘了北京多彩的姿态。

如果说,处在北京中轴线北端的两个“新地标”――拥有9.1万个座席的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和蓝色梦幻般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展现了中国现代的一面、奔跑的姿态,那么,沿中轴线往南,穿过钟楼鼓楼,穿过故宫,越过景山和紫禁城直达永定门城楼,则能看到这个现代都市的沧桑记忆。千年古城与现代都市的精彩统一,是北京傲人的魅力所在;而此刻,当发源于西方的奥林匹克运动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紧紧握手、激情对接之时,又为北京增添了怎样丰厚的内涵!

奥运已成为北京的关键词。走在这座3000多岁“高龄”、有着1600多万人口的城市里,处处都能触摸到奥运的脉搏。走过天安门广场,100万盆鲜花组成的“舞动的北京”大花坛绽开笑脸;走过刚刚开通的地铁十号线,奥运宣传画扑入眼帘;走过大街小巷,奥运标志和指示牌无处不在……

其实,北京七年的变化,和北京人、中国人为奥运所做的努力,也许个中人更能深谙其味。七年前,长达600页的《申办报告》和“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是13亿人民向世界做出的承诺――这承诺是为了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的需要,也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自身要求。君子重然诺,这些承诺已经和正在兑现:七年前,北京大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的天数为50%,如今这一数字变为70%;七年前,北京的林木绿化率为41.9%,如今这一数字提高了近10%;七年前,北京地铁总长54公里,如今轨道交通已达200公里……

不仅是上述的硬件。七年来,北京的“文化味儿”也越来越浓了。根据《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划》,北京市从2003年到2008年每年投入1.2亿元,全面美化体现北京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的文物“风景线”,先后恢复重建和整治了永定门、京城中轴线等历史文化景观,恢复了什刹海、国子监、琉璃厂、明清皇城和古城垣等历史风貌,体现老北京风貌的前门大街更将在奥运前夕开街迎客。

“世界给我16天,我给世界5000年。”北京奥运会还是展示中国文化神韵的窗口,让全世界感受到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的非凡魅力。奥运村中国文化展示室里,景德镇的青花瓷、武当太极拳、云南的普洱茶讲述着中国文化故事;首都博物馆里,来自全国70多家博物馆的近千件镇馆之宝惊艳亮相,为人们端上了一席中国文化盛宴;众多的奥运文化广场,600多场演出,更使奥运成了“文化狂欢节”……

“我和奥运村一起长大。”作家徐迅用诗意的语言说:“七年来,我每天在奥运村穿梭,切实地感受着奥运村的发育与长大――似一位孕妇腹中的婴儿,有了手,有了脚,有了身子……一切都在悄悄地长大了。”

是啊,一切都在悄悄地生长,伴随着奥运的脚步,无论是鸟巢、奥运村,还是北京、中国……

“北京奥运将成为认识中国和北京的里程碑。”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如是说。

从先哲孔子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到今天大街小巷传唱的“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北京展开最灿烂的笑脸,那是中国表情

北京街头,人人露出微笑。灿烂笑脸,塑造着一个民族昂扬向上的气质,展现着一个国家团结奋进的形象,更昭示着“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开放情怀。

北京申奥时曾创下了96.4%这一奥运史上最高的国内民众支持率,而今天,这些支持都化作了行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赛会志愿者的总需求约为10万人,然而报名总人数却突破112万,创下历届奥运会之最。组委会不得不“艰难”地“十里挑一”――这还不包括40万城市志愿者和100万社会志愿者。

难怪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感慨:“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惊讶的数字!中国人民奉献奥运会的热情超乎想象。”75岁的杨景?老人苦学七年英语,成为了忙碌奔波于大街小巷的城市志愿者;1988年8月8日出生的肖旭,则把成为志愿者当作“上天送给我的最好的成人礼物”……

其实,“志愿者”又何止这些数字!“进入‘奥运时间’,我们没有旁观者。善良的心,全人类都能感受到。”一位网友的话代表了大家的心声。用联合国志愿者组织协调官戴德乐的话说,“所有北京人都成了志愿者”。从“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到“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热情好客的中国人民,因为奥运会来到自己的家门口而悄悄改变了生活方式。

七年前,那些选择北京的国际奥委会委员们如此坚信:“把奥运会带到一个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国家将是一件伟大的事。”今天,激情到了临界点。梦想变为现实,就在那触手可及的地方。

各国体育健儿,期待着在竞技台上超越自我;喜爱体育的人们,将享受一场力与美的盛宴。五湖四海的人们期待着彼此沟通、平等交流。这场盛会,将再次书写人们对“和平、友谊、进步”的不懈追求。

来吧,北京奥运。让我们放飞激情,实现梦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