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全球化背景下的媒介素养教育

2008-08-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佘绍敏 我有话说

生活中充满媒介信息,全球化和传媒技术的日新月异带来的信息大爆炸更是让众多普通受众将媒介塑造的虚拟世界看成了确实存在的生存环境。此时,传媒提供的不仅仅是我们周遭的种种信息,更是一种全球化时代的生存方式,一种在传媒信息框限之下读解自身和世界的方式。

尽管全球化肇始于国际金融领域的全球化以及其

后资本全球化带来的市场竞争,然而,正如马克思所深刻指出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全球统一过程不可避免地对每一个国家的政治、社会、文化等诸方面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紧随经济一体化出现的便是传媒的全球化,全球性传媒公司日以继夜不间断地生产着无数文化商品,这些产品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种族和不同的社会阶层通行无阻。在这样的信息大潮中如何穿越信息的表象,以理性的态度去伪存真、去芜存菁?如何善用信息甚或创造有利于自身发展和国家进步的信息?这考验的不仅仅是每一个普通信息接受者的智慧,更是整个社会消化、处理、利用繁杂信息能力和产制信息以有效推进社会进步的能力,也就是整个社会的媒介素养水平。

媒介素养教育的历史和现状

何谓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是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能力和制作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具体而言,媒介素养不仅包括拥有听说读写的能力,还包括批判性接收和解读媒介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制作媒介信息的能力。

20世纪30年代英国学者首倡媒介素养教育,他们认为,大众传媒受商业利益驱动,为社会提供的是“低水平的满足”,这会误导社会成员的精神追求,产生各种负面影响。20世纪下半叶,由于官方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介入,媒介素养教育在很多国家得到迅速发展和普及,许多国家将媒介素养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科目纳入学校课程内,媒介素养教育逐渐成为一种终身教育、全民教育。20世纪90年代以后,媒介素养教育已不局限在消极抵抗大众传媒信息,而是着眼于积极培养受众面对大众传媒信息的批判能力,协助受众利用媒介完善和发展自我。

媒介素养的概念在1997年被引入中国,2003年开始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总结我国学者进行的诸多媒介素养实证研究,我们发现,国民的媒介素养状况不容乐观。农民的媒介素养问题长期受到忽视,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状况则差强人意――他们虽然具备了基本的媒介技术素养,但是探索学习技能还存在盲点。

全球化背景下媒介素养教育面临的挑战

媒体全球化带来的种种冲击使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显得更为紧迫。传媒的全球化首先体现为媒介技术的全球化。全球化是技术隔离的全球化,是拥有技术的国家和没有技术的国家之间的竞争。拥有技术的国家主要是以美英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它们因为经济的发展而先天地占有了信息传播的优势,技术的发展扩大了信息强国和信息弱国之间业已存在的知识鸿沟。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例,互联网在世界各地的蓬勃发展并没有带来乐观主义者所期盼的世界大同,而是进一步加剧了信息资源全球流通的不平衡和信息资源全球共享的不平等。

全球化的推进与互联网的发展互为助力,正在形成新的信息传播格局。美国学者阿巴斯・迈勒克说:“每个国家都能通过控制国内媒介塑造本国的本体意识,而要影响本国的国家形象,则必须拥有全球媒介优势。”传媒信息总是包含着强烈的意识形态及价值观,体现着错综复杂的政治经济关系,其复杂性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政治、经济、文化融合程度的加深而越来越难以厘清。信息强国所推崇的价值观植根于其所产制的媒介文化产品中散播全球,潜移默化地改变原有的意识形态。同时,在全球化经济大潮下,传媒信息含有的商业动机越来越强烈,传媒正成为商业利润的催化剂。媒介再现的各种文化为受众重新建构一套对世界的认知和判断形式,重新建构一套价值体系以取代原有的价值体系。文化的多元带来了价值判断标准的迷失,商业化的追逐带来了人文关怀的缺失,而媒介素养教育的薄弱更使信息弱国难以抵御全球化的进攻。

全球化背景下媒介素养教育的对象

媒介素养应该成为全民教育,加强国民的媒介素养教育,提高他们面对外来信息的免疫力和回应外来信息的能力,这是应对传媒全球化的必要手段。跨国传媒企业以“信息流通自由”为名,以所谓“客观、公正、平衡”的报道包装其政治和经济理念,具有很强的欺骗性。传媒并不是一扇观察世界的透明窗户,媒介信息是建构出来的“真实”,而在虚拟现实和计算机模拟的时代,眼见都未必为实。全球化背景下的媒介素养教育旨在培养大众面对外来信息的批评能力,使大众成为积极地使用媒介资源、制造媒体产品、具有主体意志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公民。媒介信息通常含有特定的意识形态、价值观以及商业动机,而媒介表征会对人们对社会现实的理解起作用,因此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受众穿越信息表象,思考产制信息的机制,学习善用和创制信息的方法,这都需要他们深刻理解媒体语言、经营方法、所有权乃至媒体对人的影响等问题。在这样的层面上,媒介素养就不仅仅是简单地发展某种技能来解读媒介所提供的内容,它还包括对媒介机构的生产活动及受众的接受过程的了解,以及对整个媒介传播活动的社会历史语境的认识,对媒介所有权、媒介制度、媒介控制以及相关议题的了解。

在加强对于社会受众媒介素养教育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把对媒介从业者的素养教育放到同样重要的地位上来。在“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的今天,媒介从业者是把关人,他们从繁杂的世界里筛选提炼信息,描绘世界样貌。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是媒体从业者的基本素质,但如何在西方信息的包围中做出自己的判断并发出自己的声音,无庸讳言,需要媒介从业者站在社会制高点上,去芜存菁,明辨是非,承担引导意识形态、传承先进文化、凝聚社会共识等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职责。

(作者系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