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借力绿色奥运 扬帆生态文明

2008-08-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玉玲 通讯员 王晨岑 我有话说

钱迎倩:男,生于1934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教授,北京绿色奥运绿色行动宣讲团成员。曾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室主任、所长,

中国科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局局长;现为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成员,中国遗传学会成员。

问:盼望已久的奥运会终于在中国人的家门口召开了。绿染京城,北京变得更漂亮、更有生机,这是绿色奥运的生动实践。你认为绿色奥运还应有哪些内含?

钱迎倩:作为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之一,我个人认为绿色奥运不只是一个口号,更是一种责任与行动。绿色奥运的宗旨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将北京奥运会办成环保典范,同时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素养。这里面有三层含义:第一,在客观条件上,29届北京奥运会要办成一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奥运会,充分展现祖国的蓝天、绿地、青山、碧水,为运动员和外国友人提供良好的比赛和生活环境。第二,在行动上,举全国之力,经过7年的准备,从场馆的建设、奥运的筹备,到火炬传递以及开、闭幕式,都高度重视了环境保护。第三,在观念上,要求北京所有市民爱护和保护环境,树立起绿色的生态观。

问:那么此次奥运会提出的绿色奥运和十七大首次提出的“生态文明”之间有什么联系?

钱迎倩:过去,工业文明带动下的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事实证明工业文明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文明”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的形态,是不断进化与完善的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是发展生产力同时又保护生存环境的社会行为,也是体现奥运精神的竞争、共生与自生的生存发展机制。而绿色奥运就是要利用体育运动的广泛性来促进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弘扬生态文化,两者在本质上是互相依附、共同发展的。

生态文明不仅是环境的问题,还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乘奥运东风,建生态北京,是北京市发展的一次大好机会,是增强首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举措,而不是为筹备国际体育活动而装潢门面的权宜之计。奥运会绿色建筑示范工程;举办大型运动会新的环境管理模式;公众积极参与环保工作的机制等等,都为中国和世界留下一份丰厚的生态文明财富。

2008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绿色奥运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希望通过宣传绿色奥运,促进生态文明理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绿色奥运推动了北京生态文明建设,如北京奥运场馆利用地源热泵,从土壤中吸收能量,用于补偿体育场空调系统;又如北京市建立污水处理工厂,充分利用污水处理技术,全市废水处理率90%以上;此外,北京市民自觉参与到环境保护中去,生活观念发生了改变,人民素质明显提高,整个北京都焕发着文明与自信。这些变化不仅使北京永久受益,也为其他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问:奥运会结束以后,如何让“绿色”实现可持续,在哪些方面还需要继续完善?

钱迎倩:污染破坏是很容易的,但是治理维护却需要很长时间。市民的许多不良习惯在短期内还没办法完全克服,例如逐步实现垃圾分类的科学化,杜绝随地吐痰等现象,都需要一个过程。其次,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从政策到执行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还很大。我们需要重视发展循环经济,采取长效保护措施,按“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行为准则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用生态规律指导经济活动。要把北京建成绿色生态城市,我们市民应该从身边小事做起,提倡“绿色的生活方式”,节能节水,减少一次性消费品使用,政府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在考量官员政绩时充分参考环境保护因素。

奥运会是短暂的,但绿色奥运的启示和影响将是永恒和深远的。中国的生态问题还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做好,绿色奥运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需要广大民众的参与,全社会形成合力,共同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