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奥运:展现文化大舞台

2008-08-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毕玉才、通讯员刘勇采访整理 我有话说

看精彩比赛品奥运文化

辽宁省文联副主席、著名剧作家崔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圆满成功、好评如潮,带着被圣火点燃的激情和被礼花照亮的心境,人们开始津津有味地欣赏奥运比赛。

没有任何艺术表演能够与这些全球最高水准的体育赛事相媲美。体育比赛

是一种竞技,竞技就要决出胜负,每一场比赛的胜负都像戏剧悬念一样吸引着观众。人们关注胜负,但更关注比赛的过程和奥运文化。

奥林匹克精神“团结、友谊、和平”是一种文化精神,北京奥运提出的“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将我们灿烂的中华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进行了完美的对接。从各国媒体盛赞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大量报道中,我们不难发现,大家使用最多的词汇是“灿烂的中国文化”。我认为这种效果是我们承办本届奥运的最大收获,远比我们得到多少金牌更为重要。

品奥运文化最重要的是深刻解读奥林匹克精神,被称为现代奥林匹克之父的顾拜旦曾经说过:“在奥运会上,重要的不是取胜,而是参与;在生活中,重要的不是征服,而是奋力拼搏。”这一理念,深刻阐释了奥运文化的精髓。按照这样的人文奥运理念来欣赏奥运比赛,我们就不会单纯以成败论英雄,就会获得更多的文化享受。

当我们为郭晶晶、吴敏霞双人跳水那“双花吐艳”之美喝彩时,也会为射击选手杜丽与奥运首金失之交臂后的微笑而鼓掌称道;我们为站到领奖台上的中华健儿感到骄傲,也为胜不骄败不馁的中华儿女感到自豪;当我们被举重选手张湘祥获胜后激吻杠铃的举动所感染时,更为姚明在心知肚明中国男篮根本就不是美国男篮对手的情况下,仍然毫不放弃奋力拼搏的崇高精神而感动。无论成功与失败,运动员们在赛场上所表现出的大将风度和拼搏精神同样令人尊重。当我们看到美国总统布什到比赛现场为他们的运动员充当拉拉队长时,当我们看到教练员紧紧拥抱比赛失利的选手时,当我们看到不同肤色的选手同场竞技之后向战胜自己的对手真诚祝贺时,都会感受到奥运文化精神是不可战胜的。

看精彩比赛,品奥运文化。如果说通过北京奥运让世界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巨大魅力,那么奥运文化走进中国、走进我们的生活,更是我们收获的一笔重要财富。

创新诠释奥运精神和大学精神

辽宁大学校长、经济学教授程伟:奥运拉开帷幕仅几天,北京的“水立方”就不断闪烁出夺目的光彩。在这里,世界纪录一次又一次被刷新,“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得到完美展示。我情不自禁地把奥运精神和大学精神联系起来,并欣喜地发现,这两种精神都因创新而动力不竭。

我们知道,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运动由单纯体能方面的锻炼逐渐拓展为身心、体质和创造力的结合。奥运精神是一种创新文化,是一种挑战自我极限的文化。人们汇集在五环旗帜下,通过拼搏进取和科学训练的完美结合,不断地刷新人类以往的纪录。

我们也知道,大学在创立之初,其基本功能是传播知识、培养人才,之后向创造知识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工作者不断对知识进行提炼和整合,进而实现知识创新。由传播知识到创造知识,再由创造知识到领航社会潮流,创新精神事实上是大学精神的主旨。那种活跃的创造力、勇攀高峰的意念以及在未知领域无穷的探索,客观上是与伟大的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核完全相通互融的。两者结合起来,更是彰显出以人为本的时代追求,是对人的创造力的无限尊重。

全世界共享的狂欢节

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著名评论家贺绍俊:记不得是从哪一年开始关注奥运会,也记不得从哪一年开始收看奥运节目,从此我就把它当成了每四年一次的狂欢节。虽然我并没有亲身和那些激越兴奋的运动员们在一起,但空间距离在狂欢之际已经变得不很重要,重要的是在同一个时刻我能够与运动场上的激情产生共振。

狂欢是人类生活中具有一定世界性的特殊的文化现象,文化差异和地域差异决定了不同的狂欢节属于不同的文化族类。唯有奥运会才会成为全世界共享的狂欢节。这是因为体育运动具有文学艺术、风俗习惯都不具备的优势,这就是它使用全人类通行的语言――身体。无需翻译,也不必担心文化误读,它打破了壁垒、消除了障碍;它以身体为狂欢的语汇,以生命原则为狂欢的语法。奥运会最充分地彰显生命的自由和激情,我们不需要借助任何符码,就能直接地体悟到这种生命的自由和激情。

我有一种主人的自豪感,即使我不能成为一名在“鸟巢”里服务的志愿者,我也要把我作为主人的真诚和微笑融入到这次狂欢之中。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