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科研冠军属于创新者

2008-08-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北京大学工学院院长、著名科学家 陈十一 我有话说

我是研究自然科学的,确切地讲,我是从事流体力学中的湍流研究的。大家可能不一定知道什么是湍流,但是当我们乘坐飞机遇到乱流时,大家就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和强大。湍流的研究在工业界得到广泛的运用,大到航空器的设计

、发动机的改造、石油的开采,小到游戏动画甚至抽水马桶的设计。美国一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说,湍流是经典物理中最后一个没有解决的难题。我们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早年也在湍流研究中作做出过很大贡献。

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有得冠军的梦,有得诺贝尔奖的梦。记得我在北大做博士研究生时,曾经问我的导师、前北大校长周培源这样一个问题,解决湍流问题能否获得诺贝尔奖?他当时回答我说,不可能。因为湍流问题是如此复杂,它的应用是如此广泛,更何况还不能真正定义和知道什么是湍流问题的解决。当然,这样的回答对我来说是非常沮丧的,因为这就像一项你所从事的体育运动没有被列入奥林匹克竞赛那样,你无法去竞争奥林匹克的冠军。我和美国、欧洲、以色列的科学家推荐我的博士后导师、一名美国教授为诺贝尔物理学奖候选人,但他并没有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在我们这个领域,迄今还没有人真正成为公认的冠军。但是,我的导师提出的理论和学说,影响了我们这个领域的发展,影响了我们的时代,是我们心中真正的强者、真正的冠军。

体育上的冠军是用成绩来衡量的,简单而公平,你跳得最高、最远,你跑得最快,游得最快,你就是冠军。科学上的冠军属于在各个研究领域中的领先者、创新者,像竞技体育中挑战体能极限、技能极限一样,科学家们挑战人类的智慧极限,他们战胜自己,追求卓越,造福人类,发现自然的奥秘,打开真理的大门。科研中的冠军应该具有什么品质呢?我个人觉得有四点,要基础扎实、勇于创新、甘于寂寞、善于合作。而一个能让人潜心研究的环境,一个学术自由的环境,一个可以和世界高手一起展示和互相学习的平台是催生科研和教育冠军的必要条件。

这届奥运会,我们不仅建立了世界一流的场馆,提供了一流的服务,而且我们提出的绿色奥运、科技奥运理念也吸引了世界上最优秀的运动员来中国参加比赛,实现他们的冠军梦想。而创造世界一流大学,搭建一个科教创新的平台,中国才有可能吸引来自五大洲的科研精英,他们才能像奥运健儿一样在科学教育的“鸟巢”中,在中国这个代表世界水平的平台上,做科研、出成果。我有一个梦想,我期待有那么一天,世界各国的不同文化背景的青年能以到中国留学为骄傲,就像在北京奥运会上取得冠军一样自豪荣光。一个伟大的国度,一个伟大的时代可以造就出许多体育世界冠军,我相信它也一定可以造就出许多科研上的世界冠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