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论点摘编

2008-08-19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关于宏观调控的再认识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黄伯平在《社会科学研究》(2008.3,双月刊)发表《宏观调控的理论反思》一文,认为“宏观调控”是典型的中国化术语,对于宏观调控的理解目前基本停留在传统教科书的水平,由此造成宏观调控认识中的种种误区。本文将

宏观调控定义为:宏观调控是中央政府采取的一种非常规的国民经济管理活动。在经济异常波动频发的中国,具有独特目标和行为方式的宏观调控在政府的整个经济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且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仍将独立于一般宏观经济政策。从本质上看,宏观调控是政府微观经济职能与宏观经济职能的结合体;在宏观调控体系中存在着两大政策手段体系,适应于不同的微观基础和市场机制,形成了内生性宏观调控体系和外生性宏观调控体系。前者接近于成熟市场经济体的“宏观经济政策”,后者则是典型的“宏观目标、微观手段”。

企业信用与道德建设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陈孝兵、丁明华在《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2,双月刊)发表《论企业信用关系中的道德支撑》一文指出,市场经济是以理性化为特征的信用经济或法治经济,需要以自由、平等、信用和契约为基础来建立一种普遍性的交换关系。信用作为企业的一种生产力,可以使企业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摆脱诉讼、提高竞争力,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法律和道德是企业信用赖以维系的两种支撑力量,而道德取向是内含于市场交易之中的,它是对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的有益补充。当前,要建构我国政府信用的道德支撑,必须坚持公共性原则、为民服务原则、责任原则和公正、民主与效率兼顾原则。基于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现状,借鉴发达国家社会信用系统建设的经验教训,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以“诚实信用”为核心,综合治理社会信用环境;完善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规范企业信用关系,维护政府的信用权威;积极培养政府或企业的道德人格,夯实社会信用关系的道德基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