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老外”和志愿者

2008-08-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朝阳 我有话说

当志愿者的“老外”

杜大卫(左三)是北京十大志愿者中唯一的外国人。

在北京团结湖的城市志愿者站点,记者看到,一位身穿黑色唐装,头戴遮阳帽的

白发老人微笑着走来。他就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的外籍教师杜大卫,陪同他到来的是他的妻子。

杜大卫在北京可算得上是知名的“老外”,他多年义务为北京的博物馆、公园、餐馆等公众场所的英文标识“纠错”,为北京奥运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还是北京十大志愿者中唯一的一名外国人。

站点旁边等待与杜大卫和他的火炬合影留念的人很多,他可是北京火炬传递的第二棒火炬手。一进站点,老杜便脱下唐装,露出里面的奥运火炬手服装,他手持祥云火炬,热情地邀请志愿者与他合影留念。合影时,他要求每一个人都要双手持火炬,还要注意手不要挡住“Beijing2008”的字样,他说:“火炬是神圣的,我们一定要尊重它。”

在团结湖地区杜大卫也是个名人,附近社区的居民几乎都认识他,提起“老杜”,大家都要竖起大拇指称赞他几句。大卫于2001年来到北京,亲眼见证了北京的变化。同时,他还一直痴迷于中国的古老文明,希望学习更多的中国文化,也希望更多的老外能够了解北京,了解中国。

老杜的妻子于8月6日到达北京,受丈夫的影响,她也报名加入了北京城市志愿者的队伍。当记者问到老杜时,她自豪地告诉记者:“Ifeelveryproudofhim!”看到自己的丈夫这么受欢迎,她感到非常骄傲。

16岁的王杨是一名高二学生,他告诉记者,老杜的“纠错”精神无处不在。他看到志愿者岗亭上的标语写着“volunteer”,觉得很容易让人误以为这是招募志愿者的地方,便积极地向有关部门反映,终于把标志牌改成了“information”。几乎每次排班王杨都与杜大卫一起。他告诉记者,老杜是个十足的“老顽童”。每每工作结束大家互相告别时,老杜便学着小孩哭泣的样子表达不舍的心情,逗得大家哈哈大笑。闲暇时王杨总和老杜切磋中文和英语,一来二去感情也变得深厚起来。

71岁的吕炳仁是位退休老教师,和杜大卫在社区开办的英语学习班里一见如故。吕老亲切地称大卫是自己“跨洋的弟弟”。在吕老看来,老杜用他的热情服务着每个需要帮助的人,用他的善良温暖着其他志愿者的心,是一幅“行走的活地图”。虽然大卫在北京已经小有名气,但无论是上岗服务还是闲话家常都没有半点的架子,让吕老感到很难得,“像大卫这样的人,我们真的都很喜欢。”

14岁的“小海归”志愿者

14岁的朱唱白,第一天上岗是他的爸爸开车送到志愿者站点的。

他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到加拿大多伦多念书,因为母亲工作的关系经常搬家,在多伦多的7年他搬了十多次家,这样培养了他很好的适应能力。他2006年回国,去年听说奥运会要招志愿者,他立马就到街道报了名。虽然因为年纪小没有入选场馆志愿者,但是他说不论是做什么工作,只要为奥运出份力就好。

在加拿大生活了7年,后来入了加拿大国籍。上岗后,他在短短的时间里就适应了志愿者的工作。还成了站点的英语小老师,帮助站点的阿姨修改英语作文,教给他们关于奥运的专有名词与常用对话。今年初他还自制了一段视频――HowtouseBeijingpublictransportation,向有需要的人介绍怎样利用北京的交通工具。

他说在加拿大的生活让他发现,西方国家普遍对中国有误解,有些人甚至以为中国人现在还在穿马褂、梳辫子。所以他想在志愿服务中,逐渐改正西方人对中国错误的认识。

外宾称赞志愿者

自7月20日北京奥运村预开村以来,朝阳区奥运驾驶员志愿者已先后接待来自德国、卢森堡、芬兰、爱沙尼亚等十一个国家的代表团官员。朝阳驾驶员志愿者提供的优质服务赢得了各国代表团官员的一致好评。

几内亚比绍奥林匹克委员会也于2008年7月28日致信奥组委交通服务部主管:

亲爱的交通服务主管:

我是几内亚比绍的代表团主管,这是我第二次来北京。我想告诉您,在您的部门里有两位特别的志愿者驾驶员:刘海峰和刘秀杰。当我们的大箱子及相关设备需要运输时,他们的礼貌及耐心给予我和我国奥组委极大的帮助。如此礼貌和大方慷慨在当今很少见了。我表扬他们是因为这两位先生是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部分因素,而且他们传递了我们在奥林匹克舞台上所期望的精神。我们对他们出色的服务表示非常的满意和高兴。

感谢所有相关人士!

几内亚比绍奥林匹克委员会

DeladierSebastiaoVieira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