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我见到了一个在文明传承中前进的民族”

2008-08-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侯珂珂 我有话说

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文化部实施了“2008北京奥运会重大文化活动”。这些文化活动让来到北京的五洲宾朋对中国文化有了更直观、真切的感受,了解到中国文明的丰富内涵。

“等等,我喜欢你书包上的纪念章,我要跟你交换。”在媒体班车上,来自美国《华盛顿邮报》的记者汤姆森忽然一把抓住笔者的背包,“我要把这些徽

章带回去送给我的孩子们。通过视频聊天,我每天都把‘中国元素’的纪念品给孩子们看,每天都给他们讲述这里发生的各种故事。我想说,假如中国再举办一届奥运会,世界上所有的国家肯定一致支持。”

用连续三个“不可思议”作为引子,汤姆森打开了话匣子,“我见到了一个在文明传承中前进的民族,这里有着严谨中透着人情味儿的制度,奥运会上体贴的服务者印证了‘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用并不标准的发音,汤姆森说出了开幕式中《论语》的精华。

“culture(文化)”是汤姆森提得最多的词。他说,在他们这些国外媒体看来,正是细枝末节中才能见文化的真谛。举行体操比赛的国家体育馆是汤姆森采访最频繁的场馆,“了解体操的记者都知道中国的程菲是‘跳马女皇’,但她却在单项比赛中不幸失误。但是,程菲在接下来的自由操比赛中依然英姿飒爽地演绎了中国京剧。她的每一个眼神都好像在说,大家看好了,这是中国传统与现代运动的交融。尽管再次失误,这个姑娘还是拥抱了同场竞技的对手,她得到了尊重。”汤姆森说,一个运动员的精神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气质,一个年轻人的表现彰显了一代人的风貌。

能够为失败包容与感动,这是中国观众在汤姆森心中划下的痕迹。“或许很多年后,我们会忘记谁是奥运冠军,却仍然会记住这个演绎中国传统京剧的姑娘。而世界也会记住中国,这里的赛场像一个家,这或许就是中国人的‘家’文化。”汤姆森说。

汤姆森撰写的一段“中国程”的文字跃入记者眼帘,“中国姑娘程菲自由操的排名不理想,但一段京剧曲调却让世界记住了她和她的国家。”

“我们为美国姑娘骄傲,她们获得银牌和铜牌,同时,我们也为中国姑娘鼓掌。程菲是一个输得起的姑娘,她用一段精彩的京剧表演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她的眼泪与全场观众的掌声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充满宽容的国度。”汤姆森讲述着他心中的“中国故事”,“看到这样的场景,我很感动,我有责任把‘中国精神’、‘中国文化’传播出去。”

汤姆森告诉记者,在赛场上,他重新认识了中国,在赛场下,他深刻感受到一段浓浓的中国情。

“说实话,开幕式的时候我还没有真正理解所展示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后来的一件小事让我理解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汤姆森说,“我无法一瞬间完全接受五千年所创造的文明,但是我可以从中国人的热情周到,感受到文明的接力。”

在前几天去往MPC的媒体班车上,汤姆森忽感腹部不适,这时熟悉道路的中国记者马上告诉他前方的加油站有洗手间,班车停下后,车辆志愿者帮他沟通。为了不耽误其他记者发稿时间,班车先前往MPC。而这位志愿者则一直陪着他联系到下一辆班车,还帮他联系到了MPC的医生。“从我采访奥运会开始,这还是第一次享受如此细致入微的照顾。从工作到生活,我爱这里的一切。我愿意慢慢理解这份独有的东方文明,只可惜16天太短了。”汤姆森的眼中有一丝惋惜。

汤姆森坦率地说,在来中国之前,他经常看到报道中说中国的年轻人人情淡漠。来到中国之后,他才发现,曾经的想法是十足偏见。“北京奥运会为我们提供弥足珍贵的交流机会,让彼此间多了一份理解、一份亲近。我一直都记着开幕式中的两句古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和‘四海之内皆兄弟’。语言翻译的与亲身感受的完全是两种境界。这个奥运会,中国人展现的精神世界如此丰盛,将永远铭刻在世界的记忆中。”

汤姆森从包中掏出福娃和一堆有中国元素的纪念章展示给记者,“从我的下一代开始,我要让他们了解真正的中国。”

(本报北京8月21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