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文化让我们着迷”

2008-08-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东 我有话说

照片:奥运会闭幕之夜,焰火绽放在天安门广场上空。新华社记者王定昶摄

“世界给我16天,我还世界5000年。”北京奥运会是世界体育的盛会

,也是世界各国文明交汇、交流、交融的盛会,作为东道主,我们向世界展示出中国的古老文明和当代中国精神。奥运会期间,北京林林总总的文明及文化展示活动,让世界各地的朋友们领略了璀璨的中国文化。

带着中文名字回国

“来我们这里参观的观众每天都在千人以上,主要集中在晚上运动员们休息的时候,当他们看到这些工艺品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太神奇了!’”北京哈氏风筝第四代传人哈亦琦对记者说。应有关方面的邀请,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他与20多位中国民间工艺品大师,来到北京奥运村,向世界来宾展示他们的手工艺品。

记者在奥运小屋里遇到了本届奥运会女子重剑冠军、德国选手海德曼和德国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施密特。

当他们在这里看到制作剪纸、年画、风筝、刺绣、脸谱等的十几位民间艺人汇聚一堂,当场献技后,曾走遍世界各地的施密特惊叹:“这太神奇了!中国文化太丰富了。”而已经来过中国十五次、深深爱上中国的海德曼却对他说,“这里展示的太少了,如果你再呆上一段时间,会看到更多神奇的东西。”

来北京的万余名运动员、教练员当中,有许许多多的人还在奥运村里得到了一个中国名字。

上面提到的施密特的中文名字叫“苏汉福”,而利比里亚代表团团长威尔森女士得到了一个中文名字:魏波。

在奥运村的中文学习区里记者还看到,美国代表团的派特里克和麦克・斐文也结伴走进“汉语小屋”。“我想给我的两个孩子起个中文名。”听说这里可以起中文名,麦克连忙把儿女的英文名字递给了老师。“女儿叫费玲玲,儿子叫费威力吧。”中文老师告诉麦克,“玲是聪明伶俐的意思,您儿子叫威廉和威力有些音同,男孩子叫这个名字寓意他以后会‘很有力量’。”“Cool!”听懂老师的话以后,麦克开心地竖起了大拇指。

“汉语小屋”负责人李蜀丰告诉记者,每天都会有很多外国代表团的运动员、教练员来到这里,而且离开时都希望得到一个中文名字。中文老师给“老外”取的名字也都很喜气,有的叫“李幸福”,有的叫“张快乐”,其中一名波兰男运动员干脆就叫“赵夺金”。

显然,住在奥运村的“老外”们对中国文化充满了好奇,凸显“中国元素”的奥运村,已经成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平台。

其实,以上发生在北京奥运村的小故事只是整个奥运会期间,我们向世界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中的一个小小的片断。

“我感到文化传承的重责”

据中国科技馆馆长徐廷豪介绍:“奥运会期间,来这里参观的观众每天都在1200人次左右,周末达到2000人次以上。其中以对中国文化有一定了解的国外学者、外籍教师、留学生居多。”

给徐廷豪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位来自日本的访问学者。“他从进馆之后,在这里整整逗留了一天,一件件地研究展品,尽管他只能说‘非常好,我喜欢’这样简单的中文,但那种认真的劲头,让我难忘。”把中国古代杰出的文明创造具体呈现出来,这也让像周亚这样的中国游客有了深深的文化自豪感,他说:“我骄傲,同时也感到文化传承的重责。”

徐廷豪说,看完“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很多观众向他表示,中国是一个开放的、善于学习的国度,中西方文化交流一直很频繁,中国古代的农业、纺织、陶瓷等技术传到西方,而西方的历法、地理、数学和西医等也传到中国。

在首都博物馆“紫禁城内外的竞技游戏展”展厅里,当外国朋友们看到足球的发源地在中国时,都由衷地发起赞叹:“这真是太神奇了。”

随父母来看奥运会的美国华裔少年周少筵,就对展出的中国古代蹴鞠表现出浓厚兴趣。北京,吸引他的不仅仅是体育比赛,深厚而奇妙的中国文化更让他着迷。他说:“在北京参观博物馆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虽然不懂中文,但我依然能从英文注解中了解一个真实伟大的中国。”他母亲对记者说,很高兴儿子能对中国文化如此着迷,这让她很欣慰。按原计划他们全家在奥运期间只在北京住七天,返程机票都订好了,但来北京之后,一家人都后悔了。“现在的中国与以前相比已经大不一样了。”她说,“如果可能,希望儿子将来能够到中国读书,掌握中国的语言,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准备在北京待上半个月

在“中国记忆――5000年文明瑰宝展”的现场,英国客人飞利浦・佩顿对记者说,他们夫妇两人一共买了24张奥运会的比赛门票,准备在北京待上半个月,在北京好好逛个够。他告诉记者,他喜欢中国画,喜欢中国古代的青铜器,这一次在北京大开眼界,他无法想象在科技很不发达的几千年前,中国人能用如此精湛的技巧,制作精美绝伦的铜器。

在“竞技――古代奥林匹克文物展”展厅,英国著名雕塑家、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奥运雕塑“从雅典到北京”的设计者司徒安,在听说首都博物馆有三星堆和红山遗址文物展览后,特地赶来参观。他表示,北京奥运会赛场内外都洋溢着中国文化。

司徒安由衷地赞叹到,中国是世界上唯一能够把奥运会协调得如此全面、完美的国家,运动员、工作人员、志愿者等相关人员的服装,马路上的指示牌,街头巷尾的广告,甚至博物馆里的展厅,到处都有中国的文化元素。这些让他感到很惊讶。

正如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于志海所说,北京奥运会的最大特点,在于体育之外还有文化的交流和沟通,外国朋友了解了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和审美情趣,让人们真切地认识一个历史悠久、爱好和平、包容开放的中国。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