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让人感动的北京奥运故事

2008-08-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东 我有话说

“任何事情都是有可能的”

北京奥运会闭幕的当天,有记者请罗格讲一个“北京奥运会上最使你感动的故事”,这位国际奥委会主席说:如果要讲个故事的话,那当然会讲到格鲁吉亚和俄罗斯运动员在领奖台上拥抱,“因为这是她们在两国出现冲突的情况下,在领奖台上拥抱,这种精神是非常

特殊的”。

最令罗格主席感动的还有这样一件事情:“美国的一个射击选手(埃蒙斯),上届在雅典的比赛中领先很多,但是最后一枪打到别人的靶上,失去了金牌,这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情。”罗格说,“这次,他的夫人在北京奥运会得了头一枚金牌,两个人深情拥抱,我觉得非常好。而当他在比赛中要夺金时,不知道怎么回事,最后一枪只得了4.4环,又落空了。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态度,他说这是一个失败,我要负这个责任,但是我还会回来的,而且还要夺金。这就是精神。”罗格动情地说,永不放弃、一定要拼搏到底的精神,“这是最让人感动的”。

“更快、更高、更强”,现代奥林匹克始终崇尚在公平原则下顽强拼搏、不断进取、勇于奋斗的精神,奥林匹克格言就是这一精神最简洁、最形象的诠释。正是在这种精神的鼓励下,运动员们在赛场上不断向极限进军,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北京奥运会前,菲尔普斯许下夺取8枚金牌的宏愿。听到有人说他“没戏”后,菲尔普斯将别人的话贴到了自己的更衣柜上。他说:“当别人说你做不到而你认真投入时,任何事情都是有可能的。”

菲尔普斯最终在北京“水立方”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夺取了8枚金牌,并改写了7项世界纪录,书写了奥运史上的传奇故事。

胜利,源自实力;胜利,也源自超越自我、战胜挫折的顽强信念。

作为雅典奥运会女子气步枪冠军,我们曾对杜丽在北京奥运会卫冕首金寄予了很大期望。重压之下,杜丽在女子气步枪上只收获第五名。那一刻,失望的杜丽泪流满面。

但是,她没有倒下,她仍在拼搏。5天后,杜丽重新站在了女子步枪三姿赛的赛场上。在这场并非自己主项的比赛中,杜丽最终以创奥运会纪录的成绩夺冠。

在逆境中,在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和煎熬中,杜丽完成了一次凤凰涅?般的“自我超越”。

17岁时,张湘祥获得悉尼奥运会铜牌,被看作是中国举重界的希望之星。但在2003年,医生错把针剂打进了他训练受伤的腰椎,他差点丢掉了性命。2004年无缘雅典奥运会后,他和教练躲到一家小饭馆里抱头痛哭……

然而,张湘祥最终选择了坚强。他说:“只要我还活着,我就不会放弃。”重建信心、恢复训练……8月11日晚,张湘祥在北京奥运会男子举重62公斤级比赛中,以319公斤的总成绩勇摘金牌。

“我等这块奥运金牌等了8年。”赛后张湘祥激动地说:“如果你有生命,就能创造任何奇迹。”

“我尽了全力,已经没有任何遗憾”

还是在北京奥运会的举重台上。8月12日晚,男子举重69公斤级决赛。韩国名将李培永第一次挺举就左腿抽筋,在教练搀扶下回到休息区。但他并没有放弃,继续忍痛走上举重台;又失败了,休息一下后,他又一瘸一拐走向了举重台。

尽管李培永第三次挺举依然失败,但现场观众把最热烈的掌声,献给了这位举重台上的英雄。事后,他这样说:“现在我尽了全力,已经没有任何遗憾。”

8月17日,当英国选手拉德克里夫跑向“鸟巢”女子马拉松决赛终点时,比赛前三名已经庆祝好一阵子了。在第四次参加奥运会后,这位女子马拉松世界纪录保持者仍然带不走一枚奥运奖牌。

这次,在通往“鸟巢”的道路上,她曾一度跑在队伍的最前列。然而,当赛程过半时,拉德克里夫的鞋子被后面的选手踩掉,虽然她赶紧跑出大部队提上鞋子,但对于身处体能极限的马拉松选手来说,这种干扰足以“致命”。

果然,当拉德克里夫再度起跑时,她的比赛节奏被彻底打乱,而且腿伤复发。表情痛苦的拉德克里夫一度跑跑停停,眼看对手从她眼前一个个跑过。但她还是坚持完成了比赛,最终位列第二十三名。

当记者问她,明明知道已经与奖牌无缘了,为什么还要坚持到底,她说:“我不想留在那里,那样我会很孤独的,我想和大家一起完成比赛。”

曾两度刷新女子马拉松世界纪录的拉德克里夫为了实现奥运梦想,在当上妈妈后不久就又恢复训练。但是,四个月前,她又突然左腿骨折,医生建议她全面休养,这意味着她将无缘北京奥运会。

拉德克里夫不甘放弃。她求助于美国宇航局设计的“失重跑步机”,利用这种机器减轻跑步时对她腿伤的压力。就在伤势好转之际,拉德克里夫又在一次外出时不慎被毒蜘蛛咬伤,直到赛前还在接受治疗。

跑过终点后,拉德克里夫与队友相拥而泣,“鸟巢”内响起一片掌声。

堪称失败亦英雄的,还有中国男篮。面对实力远远高于自己的美国“梦八队”,姚明与他的队友们虽知难免一输,但仍不畏惧,以勇气和冲劲拼出了水平。虽然最后以31分之差落败,却是中美男篮奥运交锋史上的最小差距。在随后与西班牙队的比赛中,中国队更是超水平发挥,将比赛拖入了加时赛。

8月20日,只有一条腿的南非女运动员纳塔莉・杜托伊特游完全程,最终获得北京奥运会女子马拉松游泳第16名。

即使对健全人来说,马拉松游泳都是一个高难项目。运动员不仅要花上两个多小时游完10公里,而且要跟其他选手自始至终“混战”在一起!

杜托伊特并不否认残疾给自己造成的局限,但她依然坚持放飞自己的梦想。“梦想是自己设定的,不是别人给你设定的。”她说,“我能够参加北京奥运会就是美梦成真。”

“奥林匹克是在追求人类不断前进”

让人感动的故事不仅发生在赛场,这种感动,在赛场之外仍在延续。

在竞争激烈的奥运赛场上,一名运动员能斩获一枚金牌已属不易,接连参加3项比赛且每次都拿金牌已堪称“巨星”,又在参加的3项比赛中全部打破世界纪录,感觉就有些“惊为天人”了。之后再将一枚金牌的奖金捐出,玉成善举,更是难能可贵。

在北京奥运会上,这个故事属于牙买加“飞人”博尔特。

博尔特在北京相继打破了男子百米世界纪录和男子200米世界纪录,还助牙买加队打破了男子4×100米接力世界纪录,共获3枚金牌,他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

8月23日,博尔特向四川大地震中的受灾儿童捐献了50000美元,在从北京带走3块奥运金牌的同时,将自己的爱心留在了中国。

率领美国篮球队夺得冠军的NBA明星科比・布莱恩特,早在今年5月得知四川发生大地震的消息时,就为灾区捐了款,这次来到中国后,他又表示:“我会参加一些活动,给中国的孩子们一些篮球装备。对了,我今年下半年还有学习中文的计划,因为在电视里看到那些四川地震中的孩子太需要帮助了,妻子和我在计划能不能收养一个四川孤儿,还给他(她)们一个童年。”

博尔特和科比不仅在奥运赛场上展现速度之美、超越之美,更让人们看到了奥林匹克精神更为丰富博大的内涵。正如博尔特自己所言:“奥林匹克是在追求人类不断前进、进步……”

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内涵所鼓励的,不仅仅是人们在竞技中奋力拼搏,勇于挑战、超越,它更倡导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价值观,倡导人们不仅在赛场上,更在人生的每一天中去超越自我,做一个不断“超越”的人,去实现人生价值,学会“爱”,学会“求真”、“向善”和“塑美”。博尔特在男子200米夺冠后,鸟巢9万名观众一起为他唱起生日歌,成为他“永远难忘的回忆”。如今,他的善举又感动了我们。

奥林匹克精神不仅指导我们如何去做一个成功的运动员,更指引我们如何做一个不断完善的人,如何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从做运动员到做人,既一脉相承,又有延伸升华。从这个意义上,博尔特就实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升华。

美国著名田径运动员杰西・欧文斯说过一句名言:“在体育运动中,人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比赛,还有尊重他人、生活伦理、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以及如何对待自己的同类。”在“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以及“如何对待自己的同类”上,博尔特不仅用金牌和世界纪录回应,更用善举作答。

北京奥运会已经结束,留在我们记忆中的,不应该只有金牌和世界纪录,更应该有那些让人感动的奥运故事。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