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北京,新征程的又一个起点

2008-08-2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任仲平 我有话说
新华社北京8月25日电26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发表署名任仲平的文章:《北京,新征程的又一个起点――写在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之际》,全文如下:

(一)奥运会闭幕了。

“鸟巢”合上16天的精彩,就像合上一本厚重的书。

在这本书里,古老的中国携手世界,用最大的热情和最大的努力,搭建了人类光荣与梦想的舞台――

恢宏壮观的开闭幕式,跌宕起伏的赛事进程,盛况空前的广泛参与,群雄并起的激烈争夺,38项世界纪录接连刷新,85项奥运会纪录不断突破,获奖国家和地区数达到87个……

对于体育而言,北京奥运会,这个带有诸多鲜明标记的盛典,无疑将铭刻在奥林匹克运动史上。

对于历史来说,这场中华民族等待了一百年的盛会,不只是一个梦想的实现,更是一段新征程的开启。

(二)从永定门到奥林匹克公园,沿着北京那条一眼望不到头的中轴线,我们丈量这梦想的轨迹,抚摸着一个民族的兴衰。

700多年前,马可・波罗见证过这里眩目的辉煌,它勾起多少中世纪欧洲人对东方天堂的向往。

200多年前,马戛尔尼领教过乾隆“万国来朝”、“输诚纳贡”的傲慢,北京与世界擦肩而过。

100多年前,八国联军击碎了“天朝”最后一丝虚荣,“高贵的好先生,我们是好人,请勿射杀我们”,是子民们惊恐的哀号。

只有熟悉这段历史的人,才能体会,13亿中国人为什么对举办一场“我能比呀”的盛会如此渴望;才会理解,中国人对北京奥运的支持,为什么几乎不需要动员。

外国友人感叹:“奥运会是对中华民族百年苦难的一种补偿。”但中国人民并不是要通过奥运抚平自己的“历史悲情”。

中国所做出的一切,除了“圆梦”,还因为这个终于走向世界的古国,希望以自己的热情和奉献,承担一份应尽的责任,让世界知道今天的中国,不仅是告别屈辱的经济大国,更是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不仅是以奥运为舞台展现新中国的繁荣发展,更会以奥运为契机,推进中国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我们认识到,北京奥运会的精神遗产更为持久、更为宝贵”,“我们更加珍惜北京奥运会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并努力使之发扬光大”。北京奥运会开幕前,胡锦涛主席在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的讲话,传递着坚定开放的“中国意志”。

百枚奖牌的傲人佳绩,固然让中国代表团书写着历史性突破,彻底告别“东亚病夫”的痛楚。不同凡响的奥运会的高度评价,也确实让我们欣慰于兑现了向世界的庄严承诺,增强了爱国主义的信心。但当沸腾的“鸟巢”渐渐平静,当奥运的光荣成为记忆,我们该如何盘点自己的所得,不负坚守百年的努力?又该怎样将源于奥运的激情,沉淀为奋进的底气,化为继续前行的动力?

百年梦圆的中华大地上,历史期待我们的回答。(三)16天,世界让一个古老的民族带着梦想走得更远。

当激情的世界进入“北京时间”,当奥运会让“中国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谁都能看出来,这是一次“三赢”的奥运:

奥运受益――13亿人的奥林匹克教育,4亿多青少年的观念启蒙,奥运会在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举办,使奥林匹克的理念得到最广泛的传播,也使源于地中海之滨的奥林匹克,汇入东方色彩的泉流。

中国受益――奥运会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这是世界了解中国的机会,也促进了中国的多方面发展。7年筹办,绿色、科技、人文三大理念诠释了独特的“中国模式”;16天见证,一个真实生动的中国,改写了多少介于疑虑和担忧之间的“中国想象”。

世界受益――100多位外国政要、1万多名运动员、几十万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到北京,全球40多亿电视观众收看奥运会。北京奥运前所未有地让多种文化交流沟通,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开启了“北京机会”。

这三个“受益”,从三个不同的方位,铸就了北京奥运会最为重要的精神遗产,胡锦涛主席深刻精炼地概括为――

“一是弘扬团结、友谊、和平的奥林匹克精神。二是实践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三是促进世界各国文化的相互交流、相互借鉴。”

这三大遗产,熔铸了迈向现代化的中国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对科学发展理念的追求、对构建和谐世界的向往。

这三大遗产,凝聚了中国30年面向世界的变革之后,关于世界未来和发展路径的思考,它是历史悠久的中国在思想文化上的一次回响,也是改革开放的中国深思熟虑的成长誓言。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说,“我相信,历史学家将把2008年奥运会看成是中国发生重大变革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感谢奥运会,它让我们在一个更加广阔的视野里,回望一个国家的成长;也让我们在一个更加清晰的坐标下,开始一段新的征程。

(四)1919―1949,1949―1978,1978―2008。30年一个刻度,我们从体育这个国家文明的维度,回首一个古老民族追赶世界潮流的步伐。

人们不会忘记,76年前,中国短跑名将刘长春扛着一面国旗,出现在奥运会的跑道上,“向世界宣告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存在”。

人们不会忘记,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第一次全面参加夏季奥运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进场时,观众全场起立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

人们不会忘记,蒙特卡洛申奥失利,申奥代表团回到北京首都机场,1500人的欢迎队伍高举横幅:“永远的北京,不远的奥运!”

100年的追随,29年的重返,11年申办,7年筹办,中国与现代奥运的不解情缘,始终与中华民族实现现代化的顽强努力密切相关,始终与中国走向世界的执著步履紧紧伴随。

“没有开放政策,就没有奥运会。”这是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的感慨。英国广播公司总裁说出了同样的感受――“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开放,而开放的中国将会让世界更加亲近她。”

北京奥运会,吸引了2万多名境外记者采访报道。这个庞大团体的人数,打破了又一项“奥运会纪录”。全球媒体用各种语言,将奥运、将中国,传递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2008年中国举办奥运会,适逢中国改革开放30年。这不只是一个时间上的巧合,其内在逻辑是中国从贫弱逐渐走向富强的历程。30年来积累的经济实力、全球视野以及与世界接轨的意愿和决心,这是中国能够成功举办奥运会的重要条件。

耐人寻味的是,对于北京奥运会,65%的中国人表示最关注的是“中国人的风采,世界对中国的评价”。走向世界的中国人,已经学会用开放的国际眼光看待自身。在他们看来,这场全球盛会并非以中国人自我评价为中心,它最终要通过世界的认同,确定在百年奥运史上的历史地位。

让我们珍惜这奥运的馈赠――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不仅将展现更多自信和从容,也将获得更多支持和机遇。在激情拥抱世界之后,扩大开放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五)几个世纪以来,中国从未以这样的角色出现在世界的视野。

一辈子没出过远门的98岁老奶奶,坐上孙子的脚踏三轮车,从湖南跋涉1000多公里来到北京,只为圆一个奥运的梦想。江苏一位农民老大爷骑车走遍全国“讲述”绿色奥运,用特殊方式为奥运作贡献。山东菏泽老年大学音乐班30名学员自导自演的《北京欢迎您》,被50万网友称为“中国最便宜、最有精神、最强的MTV”……

在这一刻,历史的悲情,化为老一代人视野中远去的背影。“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这快乐,融化了岁月曾经的艰涩与沧桑。

小伙子们后脑勺上染着“奥运五环”,书包带上别满奥运纪念章,穿梭在各个赛场门外,传递着“不亦乐乎”的奥运心情。100多万志愿者活跃在赛场内外,被称作“鸟巢一代”的“80后外交官”,展现了美好的“中国表情”。他们用微笑夺得一块珍贵的“金牌”――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授予北京志愿者协会“联合国卓越志愿服务组织奖”。《纽约时报》感叹:“北京给了世界一份青春。”

让我们珍惜这奥运的馈赠――一个国家的最高价值取向,莫过于人民的幸福。正是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培育了快乐的中国、生动的中国、微笑的中国。奥运虽然过去,但人的故事还在继续,在世界舞台上,我们将呈现一个充满活力的青春中国。

(六)北京奥运,人们看到这个曾饱受屈辱而荣誉感极强的民族,第一次如此从容淡定地看待赛场上的成败得失。

51块金牌、100块奖牌创造的历史性跨越,确实值得欢呼。但更让我们欣喜的,是观众的目光越过赛场激烈的对抗和奖牌榜上的排名,投向高举亡妻照片含泪欢呼的举重冠军,投向为拯救儿子第五次披挂上阵的妈妈选手,投向金牌梦碎的神枪手温婉如歌的爱情故事,投向俄罗斯和格鲁吉亚运动员的深情拥吻……

今日中国人,不再视竞争如敌对,视落后如失败,视空手而归如羞辱,因为他们相信,一个强大国家的内涵无需用金牌奠基,一个洋溢着人性光辉的民族更具魅力;因为他们知道,经历了离合悲欢、贫富差距、民族矛盾、战火硝烟,人类的友爱才格外撼人心魄,体验过“不同的世界,不同的梦想”,“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才显得弥足珍贵。

日益开阔的视野,让我们对奥运会的认识发生了变化,也让国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这才有了比赛场上为所有运动员加油的热烈掌声,有了对杜丽的呵护、对郎平的支持、对博尔特生日的全场祝福,有了跨越国界的博大胸襟,

让我们珍惜这奥运的馈赠――愿理性、谦和更深地融入中国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基因。奥运之后,我们将继续书写一个充满包容精神的中国。

(七)奥运会的成功并不等同于百年强国梦的实现。“后奥运时代”的中国将如何前行?答案不仅关乎13亿人的未来,也关乎世界的未来。

对中国来说,走向奥运舞台的7年,是梦想与现实、激昂与平和交替呈现的7年,对中华民族成长道路上的心理冲击和历练,是过去未曾有过的。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站。在这样一个历史时刻,我们需要更加清醒地看待成绩,更加理性地面对未来。

“愉悦的中国”、“通畅的中国”、“绿色的中国”、“现代化的中国”、“与世界融合的中国”,我们听到如此多的赞誉。奥运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审视中国的眼光。

但我们不能在赞美中自得,更不能将自信变为自负。回首百年,现代奥运会以巨大的综合效益推动社会发展,被称为“当今时代最伟大的社会力量之一”。不少举办过奥运会的国家,都曾在兑现承诺的过程中,加快了自己的现代化进程。

而今,中国同样需要思考――北京奥运会的成功,如何为国家的发展注入动力?绿色、科技、人文的理念,如何进一步融入中华大地?

“北京,要永远干净下去”,“中国对外媒开放的大门不会在奥运会后关闭”,“奥运给中国带来的良好变化还将长期持续下去”……世界听到了这样的诺言。

它意味着,“鸟巢”这放飞奥运梦想的所在,将成为孕育新希望的摇篮。绿色、科技、人文的理念还将在生活中延续,不断提升中国人的生态意识、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它意味着,北京奥运会培育的国民心态、铸就的发展理念、呈现的中国精神,将为中国的现代化树立更高的人文标杆,不断涵养公民的理性思维、现代观念、创新意识,为经济社会进步提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

(八)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道路上,总有一些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会成为这个民族的集体记忆。这些事件的过程和结果、国民的态度和倾向,将决定着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走向。

毫无疑问,北京申办、筹备和举办奥运,这一历史性事件,将在现代化中国的发展道路上,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程中,矗立起一座新界标。

越过这座界标,奥运后的中国,仍会继续前行。虽然发展的挑战依然考验着中国,困难和坎坷还会突如其来,但以奥运为契机,我们看到更加宽阔的世界,体认更加艰巨的责任,怀有更为执着的梦想。

今天的中国,珍惜历史留下的财富,也憧憬未知带来的魅力;今天的中国,担负着科学发展的大国责任,也有着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深切期许;今天的中国,早已摒弃封闭与狭隘,代之与世界分享所得、共同进步的开阔心胸。

收获着北京奥运会的精神馈赠,历经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站在了新的高度。

(九)从1908年到2008年,从天津青年的“奥运三问”到北京主办奥运会,历史的回声穿越了整整一个世纪,中国奋斗了一百年。

北京奥运会开幕前,我们这个时代卓越的经济学家、98岁的罗纳德・科斯教授在一个论坛上说:中国对世界的意义重大,为中国而奋斗,就是为世界而奋斗。

我们可以将此作为打量自己的视角。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用一届成功的奥运会,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在未来的路途上,“中国因素”依然重要,我们的奋斗远未结束。

8月23日,北京奥运会花样游泳决赛在“水立方”举行,外国队员入场时打出的“谢谢你,中国”条幅感动了全场。

世界感谢中国,为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中国更感谢世界,让中国有这样一个机会,实现百年梦想,并为新的梦想启航。

让我们瞩望北京,踏上新征程的又一个起点。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