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用制度安排消弭“技工荒”

2008-08-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翠荣 我有话说

“技工荒”已存在多年,现在仍是我国制造业结构型人才短缺的一种突出现象。在各地应对劳动力市场上这种高级“蓝领”紧缺的背景下,作为重工业基地的沈阳市近日出台一套新办法,这就是2008年8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沈阳市

技术工人培训和使用办法》。

沈阳技术工人培训和使用上升到制度层面上,在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就业准入、技工的保障和激励,以及对技工培训、鉴定就业准入的监督检查一整套程序,都有具体化和可操作性的规定。重视技工的培养和使用的制度安排,表明沈阳市已把技工人才培养作为一项人才战略,努力打造技工知名品牌,这些具体化的人才政策措施,从人才方面加速促进沈阳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沈阳建立技术工作评价、激励、培训体系的制度安排令人欣喜。对于弥补沈阳高、中级技能人才40多万人才缺口,加速高、中技能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从软实力上加速沈阳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我国平均每100名高级蓝领就有102个职位供其挑选,而软件行业的缺口更加惊人,目前我国对IT技术人员的需求量为60万人,而缺口高达42万人。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工占3.5%以上,中级技工和初级技工占5%和15%。而在我国城镇企业1.4亿职工中,技术工人只有7000万人,其中60%是初级工,高级工仅占3.5%。

技工短缺,尤其是高技工短缺,是时下严峻现实。一些企业开出70万元年薪的天价,也难招到高级技工。然而,就在我国到处喊苦叫穷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的情况下,日本有关民间组织正积极与中国联系,希望将一批技术高度熟练,但由于企业经营恶化或被提前退休的高级技术人员,派遣到有需求的中国企业。

高级技工短缺,技工整体素质偏低带来的影响不可低估。目前,我国企业产品平均合格率只有70%,不良品每年的损失近2000亿元。再先进的科研成果,没有技术工人的实际操作,也难以转化为有竞争力的产品。技工数量不足,水平不高也阻碍了新的科技成果向产品转化,当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仅有15%左右,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29%,远低于发达国家的60%-80%的水平。

一方面是技术人才奇缺,一方面却是技术学校门庭冷落。为了培养技能人才,国家在全国设有3790多所技术学校,可尴尬的是每年招生的许多学校都门可罗雀,少人问津。这些反常现象至少说明,人才观念仍然存在误区,管理、科研人才得到重视,实际操作型技能人才则被冷落;社会还存在严重的鄙视工人的倾向,认为当工人“没出息”;企业的职级不分、待遇体现不出来,致使工人不愿钻研技术;技校的人才培养与实际脱节等等。

总之,制度层面的缺失是技能人才短缺的关键所在,应引起全社会的足够重视。沈阳已经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从制度安排上为技能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提供有效的制度支撑,这是让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加速振兴沈阳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灵丹妙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