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瞬间的壮举 平生的境界

2008-08-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特约记者 徐锋 本报通讯员 方立华 王朝武 我有话说

8月26日,海军东海舰队航空兵追认大学生军官李锋为革命烈士,追记一等功。

在浙江省永嘉县的楠溪江,李锋为救3名溺水同学英勇牺牲,其舍生取义的壮举令现场数百人心灵震撼,潸然泪下。

这天,正是“八一”建军节。

“80后”的壮举

今年“八一”建军节,回乡探

亲的东海舰队航空兵某部大学生军官李锋,与麻伟民、朱建瓯、郑治安、余安恺等4名高中同学相约游览楠溪江。

下午3时,在永嘉书院附近江边,同学们下水游泳。因部队有纪律,李锋没下水,还细心提醒同学们注意安全。碧波粼粼,同学们玩得兴起。突然,他们脚下一滑,4个人瞬间被激流冲进深潭,慌乱中拼命挣扎呼救。

听到呼救声,李锋连衣服都没来得及脱,就纵身跃入深潭救人。李锋游到距自己较近的麻伟民身边,帮他脱离了危险。朱建瓯水性稍好,自己挣扎着游回岸边。李锋和郑治安、余安恺却被湍急的水流冲到更远的深潭。李锋水性并不好,此刻,他置生死于度外,奋不顾身游向余安恺,把他往岸边推。同时,大声提醒在水中拼命挣扎的郑治安:“不要慌,保存体力,我来救你!”

在附近施工的永嘉县渠口乡珠岸村党支部副书记陈修存和贵州籍民工杜建闻讯赶到,将一个破竹筏推入水中救人。他们先将奄奄一息的郑治安拉上竹筏,正要去救李锋,可是竹筏太破了,承重之后随时可能散架。只见李锋用力推了几下竹筏,使竹筏加速朝岸边冲去。这时,李锋已在水中拼了近20分钟,体力逐渐不支。当竹筏再次来救他们时,李锋憋足最后一口气,用力将余安恺托出水面,自己却再也没上来……

李锋舍己救人的消息传遍山村,100多位村民自发赶到江边寻找,会潜水的村民一次次潜入深潭搜救,直到8月2日上午,才在石缝中找到已经牺牲的李锋。

“如果不是李锋奋力一推,躺在这里的也许就是我”,第一个被救起来的麻伟民泪流满面。

据同学麻伟民回忆,读高一时,李锋就从溪里救起过一个落水的女孩;同学金耀灿回忆,他踢足球摔成小腿骨折,是李锋送他到医院打石膏,一路抱着保护他的伤腿;东海舰队航空兵某部司令部科长江巍回忆,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李锋把4000多块钱的积蓄捐给了灾区,是全科捐款数量最多的人。

东航某师政委崔平均说:“26岁的李锋用瞬间的壮举,为‘80后’的理想、追求、责任和奉献作了最好的注脚!”

从军报国之志

永嘉县曾是当年红13军浴血奋战的地方。

李锋的爷爷是红13军老战士,父亲也是上世纪70年代入伍的老兵。李锋从小就梦想成为一名光荣的士兵。

2001年7月,李锋考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大学毕业时,身为杭州一家电子集团公司老总的大舅周陈顺提出,请李锋到他的企业工作,年薪20万元。面对如此诱人的待遇,李锋出人意料地选择了军营。李锋说:“人活着不能只追求金钱,我的理想是从军报国。”

穿上军装的李锋,很快适应了直线加方块的部队生活。他珍惜军旅生活的点点滴滴,一册《科学发展观基层军官读本》,被他翻得起了毛边,里面还夹着许多学习卡片。和李锋同批特招入伍的师指挥自动化站助理工程师陈利光说:“读大学无拘无束,到了部队要受一大堆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管束,但李锋总是很高兴,从不发牢骚。”

李锋家乡离部队驻地只有1个小时车程,但当兵3年,他只探过3次家。今年春节前,为了让科里其他同志回家休假,李锋主动要求到师驻安徽某部工作组替班。他每天到外场给飞机加载数据,使战鹰始终处于良好的战斗状态。

在部队3年,李锋工作上没出过一次差错。2006年6月,李锋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种英雄情结

李锋所在的部队,曾经诞生过“海空雄鹰团”这样叱咤风云的英雄团队,在抗美援朝和国土防空作战中取得过击落击伤敌机45架的辉煌战绩,创下过世界空战史上“八个第一”。

置身英雄部队,李锋始终有一种英雄情结。他在学习笔记扉页上写道:“我要精武建功,无愧英雄传人!”

李锋从事的电子对抗专业,科技含量极高,在未来作战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让李锋既兴奋,又有压力。那段时间,他经常在办公室通宵达旦钻研业务。李锋牺牲后,战友们在帮他整理遗物时,发现书桌上摆满专业书籍,抽屉里有5本专业和外语学习笔记。字里行间,大家仿佛看到李锋为驾驭新型电子战装备、完成从大学生向合格军人的转变所付出的努力。

2006年间,李锋曾两次进入国防科技大学和海军指挥学院接受培训,次次都以优异成绩结业。学成归来后,他提出在某型指控系统中增加各指挥节点及飞机、舰艇之间的互连互通,实现对海陆空情况全面掌握的全新设想;他还主动请缨,牵头研究开发某型雷达情报编辑系统,获得成功后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他谦虚好学,只用两周时间就胜任了通常需两个月才能担负的独立战备值班任务。年底,全部队参谋业务比武,李锋被评为优秀“四会”参谋。

“后生可畏!”2007年4月,全军权威专家到部队征求某作战系统平台实际使用的意见,李锋大胆提出数据传输方面的多项改进意见,令专家刮目相看。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