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运动疗法可以有效控制血糖

2008-09-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朱丽丽 我有话说

生活方式与糖尿病

“大庆糖尿病20年前瞻性研究”表明,仅有血糖轻度升高的糖尿病前期人群如果不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合理饮食并增加体力活动,就会有93%的人变为糖尿病患者。20年间,他们中有17%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相反,如果进行了生活方式干预,可预防或推迟糖尿病的发生。

专家指出,无论高危人群还是一般人群,都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预防糖尿病和它的主要后果――心脑血管疾病。

北京天坛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钟历勇博士说,运动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措施之一。参加适当的文体活动、体育运动和体力劳动,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促进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糖尿病分为1型、2型、其他特殊类型和妊娠期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居多,达95%左右。运动和饮食治疗是各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基础,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三者缺一不可,最根本的原则是保持三者的平衡和统一,只有这样才能使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

每分钟快步走路120步

钟历勇博士介绍,北京天坛医院内分泌病房专门制定了《健康教育评估表》,对内分泌科患者的糖尿病相关知识进行评估。自病人入院开始,护士们便给病人建立一份详细的护理档案,给每一名患者制定健康教育计划,一对一进行个体化的指导。对住院的患者,医护人员根据病人的年龄、血压、心血管状况、下肢动脉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运动计划。对不能行走的患者,护士们协助患者做上肢运动。对适宜行走运动的患者,护士们制定出大约每分钟快步走路120步的有效运动计划。每天晚饭后一小时,护士们首先给病人测量运动前的血糖,便开始在院内步行街耐心陪同和指导患者进行运动,患者一边走,护士一边计算步数。患者走路的时间根据病情和血糖情况,持续30分钟至60分钟不等。患者运动后,护士还要再次监测患者的血糖。监测结果显示,每次有效运动后,患者的血糖明显降低。

运动为何能降血糖

运动能使肌肉在血浆胰岛素浓度相对降低以及对胰岛素不敏感(即胰岛素抵抗)的情况下加强对葡萄糖和游离脂肪酸的摄取和利用,运动促进脂肪利用,降低体重,提高骨骼肌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进葡萄糖的利用,减轻β细胞的负担,纠正胰岛素相对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带来的糖代谢紊乱。运动疗法降血糖的机理主要是提高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糖和脂肪代谢,提高机体维持血糖稳定的激素调节能力,同时提高体力和工作能力,促进健康,增强体质,减少感染,减少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合并症。

运动疗法的选择和注意事项

运动治疗应在糖尿病或内分泌专科医师的指导下制定个体化的方案。运动疗法是在原有药物治疗方案不变的基础上,进行轻度至中度的耐力性运动。每次运动持续30至60分钟,每次活动前要有5至10分钟的准备活动,运动后要有5分钟左右的整理活动。

糖尿病患者可以根据病情选择适合个人特点和兴趣的运动项目,如:步行、太极拳、打球、游泳、爬山、骑自行车等,运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度,每周运动至少3至5次。活动量过小且时间短的活动对降低血糖没有显著的作用。

运动时间的选择应避开胰岛素或降糖药物血浓度达到高峰的时间,同时应避免运动肢体注射胰岛素,以免胰岛素吸收加快,出现低血糖。一般运动时间选在餐后半小时至1小时为宜。运动前或运动后可酌情减少胰岛素剂量。同时,在运动前、后或中间可酌情增加饮食,以免出现低血糖,可在运动时随身携带些饼干或水果糖,必要时吃一点。不要短时间突然剧烈运动,以免导致应激性血糖升高。此外,要定期检查血糖,随时观察运动治疗过程中身体的反应,以便及时调控运动量。

***   ***   ***   ***

改变生活方式可预防或推迟糖尿病发生

日前,“大庆糖尿病20年前瞻性研究”的主要组织者和执行者之一的中日友好医院李光伟教授,在卫生部主办的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糖尿病・2008)的活动上说,“通过6年生活方式的干预,可预防或推迟糖尿病14年之久。”据介绍,“大庆糖尿病20年随访研究”是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大庆市第一医院与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共同完成的一项糖尿病长期预防研究。该研究成果已与今年5月份发表在世界最权威的医学期刊之一《柳叶刀》上。

1986年,研究人员从大庆的11万人中筛查出577例糖尿病前期人群(血糖轻度升高),并分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研究。6年后,对照组66%发生了糖尿病,而干预组仅有43%患病。此结果证明:简单的生活方式干预(合理饮食,增加体力活动)就能让糖尿病高危人群减少糖尿病发病风险30%-50%。

而1986-2006年20年间,当初的对照组93%已发生糖尿病,17%已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另有12%死于其他疾病,44%的人至少经历过一次心肌梗死或脑卒中,这些人在参加临床试验时平均年龄仅为46.6岁。那些经历了6年生活方式干预的人,20年后的糖尿病发生率较未干预者减少了43%。当初6年的干预,在停止干预14年以后仍然体现出了它非常有效的作用。对此,李光伟分析,一方面,6年的干预,血糖降低人体形成了“代谢记忆”;另一方面,很多人从此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并由此坚持多年。国际著名糖尿病专家针对大庆的研究说,“生活方式干预应更早开始,无论高危人群还是一般人群,都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预防糖尿病和它的主要后果――心脑血管疾病。”(葛宗渔)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