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莱芜梆子推陈出新呈现旺盛生命力

2008-09-01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本报讯(记者邢兆远)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莱芜梆子,从几近衰落变得红红火火。近来,《好儿好女》《大山魂》、《钓鱼人》等新编现代戏,在各地上演时场场爆满,撩拨起人们的审美情趣,并在全国重大演出活动中获奖。

莱芜梆子,又名“莱芜讴”,也叫“靠山梆”或“泰山梆”,兴盛于清初,

流行在山东莱芜、新汶、泰安、蒙阴一带。音乐唱腔高亢激昂,豪迈奔放,风格独特,为中国地方戏曲剧种宝库中的奇葩。近年来,在多元文化的撞击下,莱芜梆子的地位日趋低落,剧本创作、演出人才培养等方面遇到了重重困难。为抢救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莱芜市从2000年开始,积极探索莱芜梆子的生存与发展之路,选拔懂艺术、善经营的人才担任莱芜梆子剧团负责人,充分调动传承人、演职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如何再度撩拨起人们的审美情趣?莱芜梆子剧团,让乡里锣、乡里鼓唱乡情乡韵,坚持送戏下乡,进厂入矿。并立足本地,辐射周边,到济南、泰安、淄博、蒙阴、沂源等地演出。演出剧目不仅思想性强,艺术性较高,而且极具观赏性,寓教于乐。他们千方百计拓宽发展空间,不管行业戏、喜庆戏,都积极去演去唱。在“科技文化下乡”过程中,到各地演出,唤起农民求知、求富、求美的热望,也唤起人们对莱芜梆子的喜爱。

他们还不断推陈出新,推出精品力作,以丰富的生活内容表现深刻的主题立意。演身边的人,演身边的事,推出《推媳妇》、《正月十五雪打灯》、《雪野风情》等一大批优秀剧目。去年,剧团到姜蒜产地体验生活,创作排演了大型现代戏《汶水谣》,歌颂人民群众勇于创新、勤劳致富的精神,展示了姜蒜产业的发展与前景,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高度评价。莱芜梆子《秋江》选段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梆子戏艺术展演,受到专家赞扬。不少剧目在参加全国全省重大演出活动中获得奖项,并获得山东省委宣传部“精品工程”六连冠。莱芜梆子从此走向全国,成为莱芜市亮闪闪的“金名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