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若水之善

2008-09-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朴素 我有话说

梅国云以军旅小说《大钟无声》为我所知,最近他又写出了议论式传奇长篇小说《若水》。《若水》的故事是感人的,充满传奇色彩。它讲述了一个特殊儿童不平凡的成长历程,也是一位母亲寻找被拐卖的儿子的感人故事,同时

更是一部感召世人的现代道德启示录。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曾经说过:谁看见了现在,谁就看见了一切――深不可测的过去发生的一切事和将来发生的一切事。若水看到了现在,他的目光透过现实而抵达未来。

《若水》核心思想在于若水这个特殊的孩子身上所承载的“至善”以及永不停止地追求善的精神。作者认为这种善的力量来自于深刻影响若水的中国传统文化,具体的说就是以儒、释、道为核心的中国传统道德价值体系,而所有这些古典道德价值在这里被作者总结为一个根本的道德价值――善。这一点从主人公若水的名字就可以看出。《道德经》有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作者试图用《道德经》这一道家经典与小说的主旨相呼应,这部赞美至善道德的小说与《道德经》之“道德”二字正相合,而若水这一名字更是来自《道德经》“上善若水”,这正与整部小说所赞美的善相符合。

然而,笔者认为,《若水》中所赞扬的善与《道德经》“上善若水”之善并不完全相同,《若水》之善是对善本身的不断追求,善在这里不是手段,而是目的,而若水、园空大师则是善的追求者。正如浮士德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若水正是以一颗谦逊、向善的心永不满足、永不停止地追求着“至善”这一至高无上的道德价值。他不以善为手段去达到任何世俗的目的,而是将善作为终极的目标,用其一生去努力追求,《若水》不但赞美着人性之善,赞美着若水之善,更是对永不停歇地追求善的精神的赞美,这是一曲善的赞歌,是一部浮士德式的现代道德启示录。

《若水》不是一部特殊儿童(超人)的传奇故事,而是关于人性与道德的自我完善的启示。在特立独行的表达之下,隐藏着写作者的“自我的脆弱”。这种脆弱不是文字的压力,而是面对神秘的世界的一种敬畏。《若水》为我们提供了生活的另一面,它的意义在于反抗既定的经验世界,把不被人深知的隐秘与想象中的世界向我们展露出来,写下带有个人体温和印记的叙事,不断打击经验世界与想象世界的界限,最终完成了对一个时代的真实书写。我对这样的小说抱以深深的敬意。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