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抓住机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2008-09-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李慧 我有话说

李义平: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10月作为北京大学首位经济学博士后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5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任教至今。著有《经济改革热点理论探源》、《体制选择分析》、《中国的经济过渡》、《经济学百年》、《和着时代节拍的思考》等。

记者: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的统计显示,2008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倒闭,请问在中小企业倒闭背后有什么现实原因?

李义平:破产和失业在市场经济下并不罕见,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常态。然而在目前的特定背景下,中小企业的倒闭或转移则从根本上折射出我国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和先天不足。

国际形势瞬息万变,我国既有的经济增长模式赖以存在的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第一,土地越来越稀缺。第二,劳动力成本逐渐提高。第三,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第四,以美国次贷危机为诱因,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第五,“两头在外”的经济增长模式使我国长期存在对外贸易顺差,存在逆差的国家会要求人民币升值。在既有的经济增长模式赖以存在的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两头在外”模式的先天不足如缺少核心技术和品牌、严重依赖对外贸易等也会显露出来。中小企业这种相对集中的停产和转移就是一个集中的表现。

记者:目前,困境和“严冬”中的中小企业为迫切需要政策扶持是什么?

李义平:融资难和资金链是最迫在眉睫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近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税收、财政等利好政策:新企业所得税法中规定小型微利企业按照20%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征收,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起征点以及近期提高纺织业等企业的出口退税税率;个人小额贷款上浮3%,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新发放的小额担保贷款的最高额度从100万元提高到200万元;今年中央财政预算除将安排专项资金35.1亿元扶持中小企业外,还将安排2亿元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利好政策可以说是解决了中小企业的“燃眉之急”。但是我认为,市场经济有其自身规律,适度的“冷”一下能够把其中的泡沫挤出去。面对挑战,中小企业应该把困难转化为发展的机遇,通过创新,打造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品牌,从而突出重围。

记者:目前我国面临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梯度转移对我国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是否也意味着一种机遇?

李义平:对。对中小企业来说这确实是一个机遇,宏观经济潮起潮落,能否稳定航行关键要看“船”的质量。面对当前的高成本,广大中小企业既可以通过转型升级和技术改造消化高成本,也可以通过产业转移,实现外部拓展。中小企业要重视技术进步,苦练内功,加强产品创新和技术革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抗高成本风险的能力。

记者:看来中国必须及时地调整经济发展模式,您认为中国在调整经济发展模式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李义平:就调整方向而言,第一,必须从过份依赖能源、原材料的产业转向有自我技术、技术含量高的产业。经济发达地区应当在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创新能力方面走在前边。当然,既有产业也可以实行梯度转移,但一定要有所选择,防止污染。第二,从过份依赖国际市场向国际、国内市场并重转移。为了规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也可以采取走出去的战略。

在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提升自我创造能力方面,不仅要有号召,而且要有扎实可行的制度设计。因为所有的人都会在给定的条件下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方案,因此制度设计的方向必须有利于调整产业和提升经济增长模式,有利于科学发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