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洛阳:圣火传递与中华文明共一程

2008-09-0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崔志坚 我有话说
本报洛阳9月4日电(记者崔志坚)卢舍那大佛宁静含蓄的双目注视着伊河流淌了1300多年,今天见证了北京2008年残奥会火炬接力在河南省洛阳市的传递。

将于9月6日开幕的北京2008年残奥会,共有“时代风采线”和“中华文明线”两条火炬接力传递线路。洛阳名列“中华文明线”,是圣火进入北京前最后一个传

递城市。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风景区,坐落于驰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洛阳,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圣火传递就在这里进行。

上午8时许,河南省副省长宋璇涛宣布火炬传递开始,在洛阳师范学院师生的呐喊助威声和响彻云霄的锣鼓声中,第一棒火炬手、河南省郑州市公交总公司电车公司职工32岁的朱宏艳走上起跑台,当她从河南省委副书记陈全国手里接过北京2008残奥会火炬那一刻,已经站在人生新的起点上,视力残疾的她凭着顽强的意志和拼搏精神,已经创造了残奥会9枚金牌、世锦赛6枚金牌,先后5次打破残奥会纪录的奇迹。

“战斗英雄”、洛阳军分区司令员宋中贵至今身上还有12块弹片没有取出,是一位三等甲级伤残军人,将火炬传递给第27位火炬手后,他激动地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再次向世界证明,中华民族具有非凡的智慧和伟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是爱好和平、与人为善、崇尚和谐的民族。

第32名火炬手、洛阳师范学院副教授孙稷举起火炬时,圣火已过伊河传递到卢舍那大佛像下,下肢残疾的他从事音乐教学,已经连续两届获全国残疾人文艺汇演一等奖,他说,一面是手舞国旗、残奥会会旗,高喊“中国加油!奥运加油!”欢呼的人墙,一面是越千年的石窟壁崖,真的是“点燃激情,奉献关爱!”在这一动一静形成的特殊而和谐的“圣火传递隧道”中,20米的圣火传递,是与中华文明共一程,已经成为终生拥有的“超越、融合、共享”!

今天共有65名火炬手参加了北京2008年残奥会火炬接力在洛阳的传递。

图为观看火炬传递的洛阳群众。本报记者崔志坚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