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微笑:文化传播研究的重要课题

2008-09-0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胡河宁 张白茹 我有话说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给我们展示中国文化魅力,推动中国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带来了难得的契机。借助奥运的推动,我国已出现了许多带有文化色彩的微笑传播现象,如创建奥运“微笑圈”国际版,招聘“微笑北京”的志愿者,建立微笑主题的网站与网页、媒体增加有关微笑报道等。从传播学研究的视角,关注我国文化建设与创新发
展问题,关注我国文化现象的研究,成为文化传播研究不可回避的重要现实课题。

以查阅拥有7000多家期刊杂志的研究网站中国知网所获得的数据资料显示为例: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从1978年至2008年30年间,共检索到4323条以微笑为关键词的记录。从该数据看出,微笑受到社会关注的现象正在不断增加,而且每10年间都有飞跃性的发展:1978至1988年共有112条,1988至1998年有492条,而1998年至2008年的10年间,该记录飞升至3747条。这表明微笑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现象正引起社会的更多关注。改革开放初期进入我国的西方旅游者,对面带微笑的中国人常发出这样的感叹:“Theyarenotrich,buthealthyandhappy!”(他们并不富裕,但是健康、快乐)。可是,与这种社会现象不相应的是,我国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对微笑现象的理论研究十分不足。国内虽然已有近300种以微笑命名的出版物,然而基本都是以生活智慧、人生感悟、校园文学为主题的通俗读物,鲜有从社会文化的宏观视角对微笑进行学理研究的成果。

人们之所以未把微笑作为一种传播行为进行过认真研究,也未对微笑有助于建设一种积极的文化形态给予关注,主要原因在于人们通常仅仅把微笑当作一种简单的交际礼仪或礼貌。而实际上,真诚的微笑代表人际和谐,会对人际关系、社会心态、精神面貌等产生积极影响,它也是国家自信与形式开放的象征等。如果把微笑作为一种带有文化含义的非言语传播符号,那么从文化传播角度进行微笑研究的空间和社会意义都非常大。

微笑与文化传播体系密切相关,与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文化中国,形成同构互生的研究主题。微笑作为一种象征互动符号,在传播过程中,有助于我国在社会转型中,建构与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文化。从而通过发现与构建一种具有更大的传播感染力,更广泛的传播能力,更贴身的传播行为,使社会更具有凝聚力,让人心更觉温暖的微笑传播,来创造与揭示一种新的现代中国与文化中国的面貌。因此,把微笑放在社会文化建设的视角深入研究,将对微笑的传播产生有效的建构与推动作用。

西方社会科学领域对“笑”有长达两千多年的思考。其主要研究成果有柏拉图的幸灾乐祸说、亚理斯多德的滑稽丑怪说、霍布斯的突然荣耀说、康德的期待落空说、黑格尔的盲目主体说,以及柏格森的生命机械说。这些学说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喜剧中的嘲笑、讽刺和滑稽对象方面。其中有一部分理论研究了笑的社会特性。如基尔斯和斯福德在《笑之根源的多维理论》中指出:“社会性的笑可以被视为一种旨在将某个特殊的社会集团内的个人联系起来的行为反应。”在笑的研究文献中,这是第一次将“笑”等同于一种社会凝聚力的研究。同时他的研究还试图说明,个人的微笑是社会集团文化中的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他间接地论证了微笑在组织与团体中的作用。1972年,荷兰籍流亡人士O.G.罗德出版了一本小书《印度尼西亚的微笑》,他认为印度尼西亚人似乎“生来就会微笑”,有时候他们流着眼泪也还在微笑。而这种微笑所代表的是温暖、友爱、好客、善意和慷慨。希腊日籍作家小泉八云,著有《日本人的微笑》一书。这些代表性著作,都对人类微笑进行了文化功能、社会作用等方面的研究。

国外微笑研究与微笑运动开展得非常广泛。特别是日本和美国,从学校教育到银行服务等,无不渗透着微笑的传播。在日本,运用微笑培训课程教授公司主管如何令微笑具有说服力,大批的微笑咨询导师教授企业如何利用微笑赚更多钱,有关微笑的书籍则往往成为市场的畅销书。微笑对于日本人而言,甚至成为一个每年可以带来几千亿日元产值的产业。20世纪80年代,美国一家航空公司斥资百万创造了一场微笑运动。另一次微笑运动也是美国人在80年代搞起来的,组织者设计了一个与微笑及美德的复杂关系有特殊关联的“黄色的笑脸”,即在一个黄色圆之上,有表示眼睛的两个黑点,和向上翘的一张大嘴。这一创意及它的适应性和想象力,让这个笑脸取得了成功,并在媒体中大量流传。这种微笑运动的目的当然是为了沟通人际关系,创造一种祥和的社会稳定的氛围。

对于微笑的研究,我们可以在不同学科乃至不同领域中展开。心理学可以把微笑作为透视心理的复杂背景的一个窗口,研究微笑的认知过程,如微笑与注意、知觉、微笑识别、记忆之间的关系等课题,关注于心理动因的研究。医学界可以研究微笑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作用,如微笑被用于辅助治疗癌症等病人的特殊手段研究等。社会学可以研究微笑对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产生何种影响。教育领域则应研究微笑对师生课堂关系的影响、微笑行为如何应用到大中学校的阳光教育当中。经济学可研究微笑对财富的创造、对工作效率的提高等。礼仪性微笑这种大家都能觉察到的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被作为一种“情感劳动”,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工作场所从事这种“情感劳动”。传播学则应该研究微笑的交际与跨文化传播的功能,等等。

总之,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来说,通过对微笑的研究,可以尝试寻找一个能构建我们民族文化中具有强大乐感文化象征意义的符号体系。当今的文化,主要是体现在印刷物、胶片、人造物或者电子媒介上的记录文化,它变化很快,如果不分析其内容和影响,我们就不能准确理解它们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这种被记录的文化,从某种角度看,不是最动人的“活”的文化。而微笑可以将记录文化与我们自身对文化进行创造结合在一起,成为一种乐感文化的最外显的表现。

因此,重视微笑这种看似微小日常、然而却意义重大,且人人需要、社会需要与文化发展需要的传播行为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温州医学院北京电力公司)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