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宁夏中部:以人为本破解缺水难题

2008-09-0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庄电一 我有话说

宁夏新形象

缺水

宁夏同心县的土地渴得冒烟!没有身临其境的人,很难想到:世上还有那么缺水的地方!

大旱接着大旱,庄稼颗粒无收,在同心县已是司空见惯了。自2000年以来,同心县的旱地已有5年颗粒无收了,另两年雨水稍多一点,平均每亩也只有四五十公斤的收成。

水贵如油,这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同心人对这句话的感受最深。同心县水利局的马旭告诉记者,这句话在同心县还有另一种解释:说水贵如油,并不是说水和油价格相当,而是说当地许多人家花在吃水上的钱远远多于吃油的钱!

为了生存,许多群众不得不拉着毛驴到很远的地方驮水、用各种车辆到几十里外拉水。运距最远的竟达70公里,且多是崎岖不平的山路。有些车一天只能拉运一次,每次拉运只有1.2方水!每方水的拉运成本高的竟达150元!这怎能不令人有“水贵如油”之叹?

人渴,牛羊鸡鸭也渴,天上飞的鸟同样渴得难受。每当拉水的车进村,麻雀都不请自到,“毫无风度”地前来争饮。据说,曾有一群麻雀误把柴油当成了水,便不顾一切地俯冲下来喝。

有一户农民,每次出门都不锁家门,但却始终不忘锁好水窖门:水比所有“家当”都金贵呀!窖水被盗的事时有所闻,更令人心有余悸。

同心县原来有个“喊叫水”村。这个地名,反映了当地缺水、盼水的历史和现实。如今这个村庄被划走了,但同心县缺水的问题并没有因此被划走。

水!同心县群众对水的呼喊,不知喊了多少代了。

水资源奇缺,是困扰当地人民生产、生活的最主要问题。

盼水

水在哪里?难道同心县没有天上水、地表水、地下水吗?一份资料显示:同心县年均降雨不足200毫米,其中2005年全年降雨只有92毫米,而那里年均蒸发量却高达2300多毫米!就是这点极为有限的降雨,70%还都集中在七、八、九月,实际利用的只有四分之一。“老天爷”对这里真是太吝啬了。那么地表水呢?同心县境内虽有清水河、苦水河,但清水河因水量小、水质差、利用率极低,而苦水河年径流量只有610万立方米,而且每升矿化度竟达6.9克,根本无法利用。地下水,更是不值一提:不仅总储量小,而且埋藏深、矿化度高,有开采价值的十分有限。井水的矿化度多在5―8克之间,最高的竟有11克。

在同心县,可供利用的水资源实在是太少了!现在,全县年用水量是1.39亿立方米,而其中的1.06亿立方米是“外来水”。也就是说,全县天上水、地表水、地下水利用的总和,尚不到用水总量的三分之一,三分之二是“外来水”!

在同心县的许多地方,既无天上水可用,又没有地下水可采,群众为了生存,不得不花很大的精力、很多的时间、很高的代价去远途拉运。

水?生命必需的水在哪里?几十年来,宁夏各级党委政府为此煞费苦心。

集水

应该说,同心县现在基本是靠“输血”――引“外来水”度日的。这里说的“外来水”,被当地水利部门称为“客水”,其实就是黄河水。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宁夏兴建了固海扬水工程,一年就为同心县引来了9000万立方米的水,在干旱带上形成了20万亩灌区。近年来,宁夏又兴建固海扬水扩灌工程,每年增加引水1040万立方米,灌区因此又增加了8.6万亩。此外,同心县东部还有小片灌区。现在,同心县已有30.85万亩灌区,全县有40%的人因此过上了新生活。于是,在同心县境内,就出现两种对比鲜明的现象:普通旱地,无雨时颗粒难收,有雨时每亩也仅有五六十公斤的收成;而在扬黄灌区,正常年景每亩可产粮750公斤左右,20%的耕地上生产了全县80%的粮食。

水?!在同心县,有水,就意味着有了生存空间、有了解决温饱的基本条件!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视察宁夏时留下了这样的诗句:“有水赛江南,无水泪亦干”。同心县人民对此颇有同感。

为了获取一点可怜的用水,当地人真是想尽了办法:修水坝、挖水库、建蓄水池,打水窖、夯集水场收集雨水、利用屋檐集水……水利部门甚至看到了公路汇集雨水的“优势”,准备在公路沿线大规模修建蓄水池,进而在其周围发展“点灌农业”。

引水

固海扬水工程及其扩灌工程和韦州扬水工程,解决了10万人的生产、生活问题。但是,全县还有十几万人由于缺水,连基本的生活都没有保证。

群众的生活困难牵扯着各级党政领导的心。近年来,温家宝总理曾两次到同心县干旱区考察,与自治区领导和当地干部群众共商“求水大计”。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政府主席王正伟等领导更是多次到中部干旱带考察旱情、出谋划策。为了帮助老百姓摆脱困境,政府加大了扶助的力度。

在县城以东的窑山饮水工程,记者看到一个可蓄水10万立方米的大水池。当地人告诉记者,这个蓄水池,通过两级扬水引来了黄河水,可以解决五道岭子村附近1.37万人的饮水问题。虽然每吨水价已达到4.3元,但还是比那里每吨20元的运水成本要低得多。

翻开《同心县水利工程位置分布示意图》,记者注意到,各种功能的水利工程,几乎遍及全县4446平方公里大地。自2002年以来,宁夏就投资2500多万元在那里兴建了13处人畜饮水工程,解决了12万多人、11万多只羊、13700头大家畜的饮水难题。全县16.7万人的饮水,达到了安全标准。

节水

“以人为本,人随水走、水随人走,山上的问题山下解决”。这是同心县的基本思路。科学发展观成为同心县统领工作的指导思想。

节水意识,在同心县越来越强烈;节水农业,在同心县得到空前的发展。记者看到,新修的节水温棚,在同心县比比皆是。马旭告诉记者,一种被称为“非充分灌溉”的技术,正被广泛应用:一亩地只需50方水就够了!

与此同时,同心县县内规模最大的移民搬迁,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按照规划,全县居住在不适宜生存地带的13.3万人,将在3年内全部搬迁出来,到有水或可以引来水的地方开辟新家园。记者在距县城不远的惠安新村看到,第一批安排的540户贫困户,已经安定下来,新村显示出无限美好的前景。

水……水……水,留给宁夏人的,还有很多未解的难题。

宁夏中部干旱带围绕水所做的这篇大文章刚刚破题,还有大量的“段落”需要续写。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