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绽放别样的美丽

2008-09-1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凌云 我有话说
在北京残奥会上,有上百名让人感动的志愿者,他们都是残疾人,身体多有不便,却主动服务观众,用自己的行动诠释“超越、融合、共享”的残奥会理念。

来自汶川的坚强志愿者

绵竹市汉旺镇高一学生卿静文在汶川大地震中失去了一条腿,却表现出了坚强的意志。6日下午,卿静

文在前门大街城市志愿者服务站点为过往游人提供志愿服务,当一名残奥会志愿者的梦想终于在这里实现。她说:“通过体验,我发现‘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的名片’真是一句内涵丰富的话。”

段志秀在汶川大地震中,左腿因为严重压伤而不得不截肢。由于病情恶化,她一度被送往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经过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数次会诊,她奇迹般地生存下来。地震致残后,段志秀曾一度怀疑自己是否对社会没用了。如今成为残奥会志愿者的她,深有感触地说:“很多人帮助过我,现在我也能帮助别人了。”

在北京,来自汶川的4名残疾人志愿者用自己顽强的精神,诠释着人生的深刻涵义,让我们为之感动。

轮椅上的志愿者

赵玉明是“鸟巢”出入口信息亭的观众服务志愿者。从小就腿脚不便的他,从北京奥运会到现在的残奥会,几乎每天都坚守在这里。赵玉明的家在北京西客站附近,距离“鸟巢”20多公里,但他坚持每天摇着轮椅行走两个多小时到达自己的岗位。他每天要解答数千名观众的咨询,一天下来口干舌燥,坐在轮椅上更是十分辛苦。赵玉明说:“虽然身体上劳累点,但精神上是愉悦的。我从小残疾,帮过我的人不计其数,我也特别想帮助别人。”

赛会志愿者路蒙佳是位肢体残疾的姑娘。她的右腰已经凹陷下去,左腰相应突起一块,每坐两三个小时腰就酸疼不止。但她每天要在“鸟巢”信息亭为观众服务至少4个小时。让路蒙佳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位德国观众在得到她的详细答复后,打开一面旗,上面用中、英、德三种文字写着“感谢中国”4个字。路蒙佳说:“他这面旗子不只是为我展示的,而是来到北京后被老百姓和志愿者为他们提供的服务所感动的表示。这也是他对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一个评语,说明我们办得很出色。”

老运动员的志愿者情结

马巧云是奥运村、残奥村休闲中心里10名按摩师中的一员。她15岁即在第五届远南运动会上获得400米、800米冠军,总共摘取过中、长跑7块金牌。退役后,她开办了盲人保健按摩中心。马巧云说:“作为一名老运动员,能够在残奥会期间继续做志愿者,我特别开心。我学到了大学生志愿者们的好学、热情,学到了运动员们的顽强、拼搏。我要好好为运动员服务,希望他们展现残疾运动员最好的风采!”马巧云觉得能用自己的双手为别人解除病痛,是最快乐的事情。

北京奥组委志愿者部副处长韩润峰说:“残疾人当志愿者,是一种平等参与的象征。他们参与奥运,是很自然、很平常的事情,因为他们有这样的愿望和能力。我们的残疾人志愿者是优秀的,也是幸运的,时代赋予了他们为奥运贡献力量的机会。”

(本报北京9月10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