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愤怒之人”的温文尔雅

2008-09-1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伊斯兰堡记者 周戎 我有话说

普拉昌达9月1日在尼泊尔一城镇考察。

在8月24日北京奥运会的闭幕式上,有一位领导人十分显眼夺目,他身着黑色条纹西装,系红色领带,头发一丝不苟地向后梳,银色金属质地眼镜后目光炯炯。他就是尼泊尔传奇人物、8月18日日刚刚宣誓就任拥有2700万人口和14万平方公里的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首任总理的普拉昌达。

深山中走出来的总理

今年54岁的普拉昌达曾经是尼泊尔反政府武装的一号人物,也是尼泊尔最神秘的人。在今年春天以前,尼泊尔人对他是只闻其名从未见其容。普拉昌达的本名叫帕苏巴・卡麦尔・达哈尔。1996年,因为主张废除君主制,他与尼政府产生分歧。同年2月13日,他带着满腔怒火,和他的支持者一起从首都加德满都走进尼泊尔西部的深山密林,走上“武装斗争”的道路。从此,他为自己取名普拉昌达,意为“愤怒之人”。他的小学英语老师这样形容他说:“他很有礼貌、待人真诚,但很有抱负。”

普拉昌达出生在尼泊尔博克拉市附近的一处山村。印度种姓制度的残余影响在尼泊尔依旧保留,普拉昌达的家族属于最高种姓婆罗门,但他的父母却都是贫苦农民出身,后来才逐步成为中产阶级。普拉昌达一家居住的奇特旺地区,是尼泊尔各民族、各种姓混居的地区,从一个儿童的视角,他就感受到社会的不平等。他曾说过,“自己毕生的目标就是推翻压迫在尼泊尔劳苦大众身上的种姓制度,解放低种姓人。”上世纪70年代,他从奇特旺农业大学毕业后,先在中学当了两年多老师,旋即进山开展武装斗争。

普拉昌达走进深山时,只带了一百来号人,唯一的武器是两把老式短枪,有一把还是不能用的。他想到的第一个办法是发动当地的贫苦农民,用自制土枪袭击偏远的警察哨所,以缴获武器。他们还培养了自己的工程师,建工厂自造武器。短短半年,他发动了5000起小规模袭击,反政府游击队的规模初步成形。起初,尼皇家武装部队对他们不屑一顾,认为这只不过是小打小闹的“恐怖分子”,美国政府也曾把他们列为“恐怖组织”,然而,经过十年的武装斗争,普拉昌达领导的反政府武装已拥有上万战士,控制了尼泊尔全国绝大部分乡村,赢得尼泊尔人民的支持。由于斗争形势的险恶,在山林中的普拉昌达行动诡秘,连反政府游击队其他领袖也无法得知他的行踪。普拉昌达和其他领袖都同时拥有至少3部电话,每部电话只与特定的一位领导人联系。按照反政府武装的纪律,除非情况特殊并有严密的安全措施,任何两位领袖不得同时在一个地方过夜。而普拉昌达本人,当时从未在同一个地点过上两晚。在领导人召开重要会议时,战士们会在方圆5公里内严密布防。

山林的游击生活异常艰苦。普拉昌达等主要领导人一直享有“供给制”,从不领工资,每人身边有一个助理负责支付他们的日常开销,每月报销一次。为了保证账目清楚,开销合理,反政府武装还有专门的监督小组,每3个月来查一次领导人的账。普拉昌达迄今无任何个人财产。在日常生活方面,普拉昌达与普通士兵的待遇也一样。三餐以素食为主,餐桌上最常见的是农民常吃的豆子拌饭,鱼一类的“高级食物”是绝少能享用到的。山里的医药十分匮乏,领导人生病也只有请土医生来看病,并且没有像样的药吃。士兵们穿自己工厂缝制的军装,普拉昌达等领导人为了隐蔽身份则不穿军装,常穿市场上随处都能买到的中国产T恤衫。可这样价值两三百尼币的T恤衫,每人也只有两三件,必须常年换着穿。因为条件所限,他们还长时间不能洗衣、洗澡。直到不久前来到首都加德满都与政府谈判,普拉昌达才穿上了干净的衬衣和皮鞋。进了城的普拉昌达甚至没有自己的小轿车,出门谈判要叫出租车。

10多年的游击生涯,他以农村为根据地,以获得农民等底层民众支持作为斗争基础,把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取消种姓政策,设立关卡自行征税。游击队还成立了县、村两级基层组织,任命官员,征收赋税,修建道路,设立医疗机构和金融合作社。普拉昌达是个具有远见卓识的人,早在战争期间,尽管经济困难,他还是把一批又一批年轻人送往国外,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他说:“眼看游击队的斗争即将获得最后胜利,国家的经济建设需要各方面人才。”

普拉昌达是个充满激情和感染力的人,同时还有坚忍不拔的性格。10年来,尽管条件艰苦,他的妻子一直陪伴在他身边。他们的3儿1女也都是反政府武装的指挥员。但年逾七旬的老父亲,普拉昌达已有5年没与之相见了。今年5月,普拉昌达回到奇特旺,在一个大型集会上结束发言后,与父亲见面1个小时,就匆匆离开。父亲说,普拉昌达看上去和10年前差不多,但好像“胖了不少”。

11年来,普拉昌达率领的这支曾被前王室称为“微不足道的力量”,推动尼泊尔政治生态发生根本性变化:强盛了270多年的王权崩塌,尼泊尔各个主流政党,开始捐弃前嫌,愿意与这个山上走出来的普拉昌达联手共建尼泊尔的未来。

在当选为首任总理后,普拉昌达表达了他崇尚“国家主义”、“共和”及“社会经济改革”的理念。他踌躇满志地说,“尼泊尔正在进行重大的历史和政治事件。这是数千名人民的儿女牺牲了他们的生命换来的民主。我为能成为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感到无比骄傲。引导和平进程走向一个合理的终点,起草新的宪法,以及满足人民的高期望,尤其是对经济发展的期望,是我就任总理后亟待解决的事。如果国家贫困,就无法拥有可持续的和平。”

首次出访的国家是中国

在北京,这位从山里走出来的世界最年轻共和国的总理成为媒体竞相追逐的目标。这位54岁的领导人,操着带有浓重南亚口音的英语,面对电视镜头和数百名媒体记者的连珠炮似的提问,侃侃而谈,神情坚定,言语铿锵,对所有的问题都不回避。

有记者问:“您为什么选择中国为您就任总理以来第一个访问的国家?”他回答说:“在我当选总理之后,第一个访问的是中国,我对此非常自豪。我来此出席北京奥运会的闭幕式,这对我来说是一件很有历史意义同时又很感人的事。能够出访中国――我们的最好的老朋友和很好的邻居,也是一件极其快乐的事。”

当有记者追问:“首先出访中国,是否意味着对尼泊尔来说中国的重要性超过了印度?”普拉昌达显示出草根政治家的精明和老道,他含蓄地说:“我们与两国保持同样的关系,我们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与邻国的关系,因此没有用不同方式对待邻国的问题。我认为中尼关系的未来无比光明,我们将尽全力进一步加强两国之间的传统友谊。中国和尼泊尔的友谊源远流长,我们会把这一友谊延续下去。”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分别会见了普拉昌达。中国政府还承诺向尼泊尔南部水灾地区的灾民捐赠30万美元,水灾已使约7.5万人流离失所。

普拉昌达在谈到尼中友谊时,对中国领导人真诚地说,“尼泊尔高度重视同中国发展睦邻友好合作关系,视中国为可信赖的朋友,希望在实现国家永久和平、推动经济发展方面继续得到中国的帮助,期待同中国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投资等领域合作。尼泊尔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不允许任何人在尼泊尔从事损害中国利益的活动。”

巧对印度媒体非议

普拉昌达初次登场国际舞台选择了中国,也让他承受了巨大压力――来自印度媒体的非议。

《印度快报》等媒体猜测说,普拉昌达提出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与邻国关系,目的就是要为修改甚至废除《尼印和平友好条约》这一“不平等条约”提供“政策依据”,由此看来,尼泊尔与印度的传统关系将发生根本性改变。《印度教徒报》评论说,尼泊尔新当选领导人历来都先访问印度,但普拉昌达去了北京。“虽然普拉昌达说他只是去北京参加奥运会闭幕式,但看起来还是有所不同”。该报称,“普拉昌达当选总理后不久就收到了印度总理辛格的访印邀请。与此同时,当各国外交官在加德满都机场为普拉昌达总理访华送行时,人群中没有印度驻尼大使苏德的身影”。

据尼泊尔《电讯报》报道,8月19日,就在普拉昌达作出访问北京的决定后,印度驻尼泊尔大使苏德匆忙赶到总理府要求与普拉昌达会面。苏德一见到普拉昌达劈头就问:“你为什么不先到我的国家印度访问,反而去中国呢?”“我建议你取消访问中国”。面对如此质问,普拉昌达保持住了镇静和谦和,回答说:“这完全是巧合,我到北京只是去出席奥运会闭幕式,请不要小题大做。”

在尼泊尔国内,普拉昌达的北京之行同样引起了一些议论。多数尼泊尔媒体认为他此行打破了以往尼泊尔首相就任后先访印度的传统,也有媒体说此举意在显示新政府将改变以往尼外交“先印后华”的惯例。

而在北京,普拉昌达面对有关印度媒体非议的提问,显得更加从容不迫,有记者问到,“印度有媒体对您打破了尼泊尔领导人上任后必先访问印度的传统而选择出访中国表示不满,您对此有何评论?”这位老道的游击队领导人巧妙地回答,“既然印度国大党主席索妮亚・甘地能来出席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为什么我不能出席奥运会闭幕式?我认为印度媒体批评我是没有道理的。”普拉昌达接着说,“我们对两大邻国印度和中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从北京回来之后,我一定访问印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